他山之石

他山之石

当前位置: 首页 >> 他山之石 >> 正文

“云”上思政课 助力青年学子健康成长

发布日期:2021-03-25    作者:     来源: 本站    点击:

                                                                  (浙江大学关工委秘书长 朱征)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同样也给关心下一代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疫情下浙江大学关工委老同志们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同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用“云上思政课”有效搭建老同志与青年学子交流的平台,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的使命担当,用自己对党的赤诚之心,为学校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贡献了一份力量。

尺素传情,谆谆教诲寄厚望

面对疫情下的新情况,关工委及时开会讨论、研究部署,在得知学校将以一种全新的网络模式进行线上教学时,及时给分布在全国各地“抗疫”的同学们发出一封慰问信,传递党中央的号召和战胜疫情的信念,表达对浙大学子的殷切期望。这封信通过关工委、学工部门、校团委、各学院的网站、微信群等渠道广泛地传递到学生中,仅微信阅读量达到近2万,也引起了广大青年学子的积极反响。他们纷纷回信表示:从疫情刚开始时的恐慌,到长期居家不得外出的烦闷,再到后来开始开展学习和居家运动的充实,生活和心态改变了很多,前辈的来信更给了我们抗疫的信心和力量,一定谨遵老师们的教诲,牢记自己的责任与历史使命,与祖国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珍惜青春时光,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线上教学,学好本领。

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关工委考虑到老党员们与结对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不能面对面的交流,及时让老同志通过微信群、钉钉群等与之建立线上联系,通过视频连线,点对点寄语学生,既表达关爱,又谆谆勉励。

关工委年近80岁的董守珍老师以参加志愿者的亲身经历给同学们连线分享了特别的党课。她告诉同学们,当国家有难时,作为一名党员应挺身而出,为社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勉励党员们积极主动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尽自己所能,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

云端连线,现身说法话担当

“在鲜红的党旗下”是我校关工委与党委学工部共同打造的一个以党建教育为重点内容的平台。二月下旬,浙江疫情初步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及时与学工部联系,召开平台活动推进会,确定以抗疫斗争为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为主题,组织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得到各有关学院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3月19日晚,浙江大学医学院关工委举办“党旗下的白衣战士——抗疫先锋对话学生党员”线上报告会,连线12名在武汉抗疫前线的浙大医护人员,讲述他们的抗疫故事,给6000余名在线参加活动的青年学子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活动获得了27万人点赞,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3月27日,求是学院蓝田学园通过钉钉直播的方式举办了“在鲜红的党旗下”访谈特别节目,关工委求是宣讲团的张梦新和彭凤仪2位教授就“‘00后’,是孩子?还是国家英雄?”这一话题展开对话探讨,为参加此次活动的广大师生带来了富有启发性的全新交流。

4月10日,浙江大学关工委顾问、求是宣讲团团长邹先定教授应邀为农学院、医学院、教育学院联合报告会作题为《从大国战“疫”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线上主题报告,吸引了1500余人在线聆听。农学院2017级硕士生党员王建蘇听后写道:“我国这次疫情防控战役,从行动上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立场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新党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将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牢记入党初心,多做贡献。”

上半年类似上述线上活动先后开展了20余场,上万名学生在线参加。关工委充分利用新媒体等信息化手段,利用线上平台和同学们保持联系,加强思想上的交流,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中发挥独特作用,使青年学子在鲜红的党旗下健康成长。

西迁述怀,弦歌不辍启朝阳

每年的5月关工委都会围绕校庆进行校史教育,今年校庆期间,关工委求是宣讲团的3位西迁后代,应邀在党委学工部举办的“文军弦歌 西迁史话”校史主题系列讲座中,用另一种方式启开尘封的记忆,分别在“云”上为青年学子讲述父辈的往昔岁月。

陈健宽老师1935年出生在杭州,是中国植物病理学奠基人、一级教授陈鸿逵先生的女儿,随父母参与浙大的西迁,亲历了那一段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峥嵘岁月。讲座中,陈老师带同学们回到了那段难忘的岁月,为偏僻简陋环境下师生孜孜以求的精神感动,对当年烽火硝烟中坚持办学的竺可桢校长也多了一份敬佩。

朱荫湄老师1944年出生在湄潭,她的父亲朱祖祥先生是土壤学泰斗、中国科学院院士、原浙江农业大学校长,她告诉同学们,在西迁七年的岁月里,浙大师生即使穷困潦倒、困难重重,仍然始终坚持办学、坚持科研,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求是精神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一代代浙大学子。

陈天来老师的父亲陈锡臣先生是浙江大学著名农科教授、原浙江农业大学副校长,参与了西迁全过程,并将作物种植技术一路传播,造福了我国西南地区的不少农村。他也出生在湄潭,讲座中,陈老师为同学们讲述了父亲在田间工作被戏称“老农民”的故事,以及待人接物、真心实意而又坚持原则的率性品格。

同学们通过对西迁后代的关工委老师们的讲述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求是学子,有属于自己的西迁路要走,有自己的星辰大海去征服,西迁路上那些担当家国重任的浙大师生会被大家永远铭记,浙大精神会传承和弘扬,并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灿若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