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通知

重要通知

当前位置: 首页 >> 重要通知 >> 正文

关于印发《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1-11-04    作者:     来源:     点击:

连职院委〔2021〕 号

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院部、各部门: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校党委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中共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11020

 

 

 

 

                                 中共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211020日印发

共印75

 

 

 

 

附件: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2021-2023年)

 

为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和技术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才培养工作和教学改革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高职院校,特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刻领悟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全面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推进高职教育科研创新与技术服务稳步提升。坚持产业发展方向就是社会服务方向,加快建设技术型、创新型、科研型社会服务教师队伍,形成一批规模稳定、结构合理、技能精湛、情怀深厚的核心教师团队,建成和夯实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支撑学校开展科研创新与技术服务,打造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品牌。

2.行动目标

服务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围绕连云港市以石化和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实施5大任务12个具体行动,到2023年,我校科研创新与服务能力得到全面增强,科研评价体系逐步健全,在省部级项目、科研团队建设上取得突破,科研创新能力、反哺教学能力和区域社会发展贡献度显著提升,服务贡献度排在苏北高职校前列。

新增校企技术研发平台15个、市级平台3个、省级平台12个;新建科研服务团队10个,培育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2个。立项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0项,高水平省部级以上项目2~3项,力争在国家级科研项目上有突破。申请发明专利30件,授权8件,获部、省科研成果奖2~3项。依托科技研发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开展“四技服务”,项目合同金额达600万元。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科技创新落实机制

1.建立完善的科研创新机制。修订科研与技术服务相关管理办法,依托企业需求,建立政行企校联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互惠、多方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多元机制;创新校企共同立项、共同研发、共享成果的互惠互利长效机制。制定我校各类工程中心、科研机构等的考核、评价及退出机制,真正落实“以研促教,寓教于研”的人才培养方案。

2.建立科研服务保障队伍激励机制。校企共建混编教师队伍,制定《教师分类发展标准》,实施教师分类指导、培养、评价。设置科研技术服务岗位,着重体现岗位科研服务水平与创新能力,定期考核,制定退出机制,保证科研技术服务岗位不断有新鲜血液注入。完善两级管理考核办法,岗位聘任、收入分配、职称评聘等导向激励作用进一步显现。

3.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制定科研考核办法,坚持科学考核与有效奖励并重,将科研技术服务岗位人员的成果和社会效益纳入评选指标及职称评审条件中。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构建良好科研生态。

4.提升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制定学报发展提升规划,将季刊改为双月刊,提高稿源质量,彰显学报的办刊特色,不断提高学报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力。

(二)打造专业特色科研创新平台

5.园校融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与徐圩新区、连云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共建产业研究院,围绕石油化工、高分子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等领域着力构建重大产业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科技型企业,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吸纳和聚集技术、资金助力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研发高地。依托研究院,与园区企业深度校企合作,新增共建共享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15个,新增省级技术工程中心、应用技术协同中心1~2个,市级工程中心(工作站)3个,校级科研机构10个,实现专业群精准对接行业企业,助推企业产品研发、产业转型升级。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平台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20万元、1万元,对绩效评估优秀的校级科研机构给予1万元奖励。

6.校企共建产业学院。扎实推进校企合作,寻求校企合作的契合点,对接区域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链,与地方行业领军企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建特色产业学院2个,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助推3家合作企业申报建设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三)建设品牌科研服务团队

7.建立科研服务团队。以专业群为支撑培育一批研究方向稳定、梯队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科研及成果转化能力的创新与教学群体,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科研队伍。分批组建10支专兼结合的技术服务与科研创新团队,每支团队都有一位校领导联系,竭力打造学校科技服务团队品牌,带动行业企业技术发展,成为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产教融合的典范,培育12个省级科技团队,对获得省级奖励的科技团队给予20万元奖励。

8.建设学术领军人才队伍。引进(含柔性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0人,培养专业领军人才5名、技术技能型拔尖人才10名,评选科研之星3~5。力争使每一个校级以上重点专业都拥有学术造诣深、科研成果丰硕、在本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每年派出科研服务队伍,面向中小微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与服务80家以上,助推企业产值增长10000万元以上。对新引进的博士给予工科5万元、文科3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

()提高科技成果水平

9.培育高质量成果。以高质量成果引领科研工作,推动跨学科、多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遴选优化具有创新性或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成果,并进行专项资助,新增省部级高水平项目2~3项,部、省科研成果奖项2~3项。发挥学科专业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积极谏言献策、开展咨询服务。获得省科技厅及部委级以上科研项目,给予1030万元奖励,其他省级项目13万元奖励;获市级以上主要领导批示或党委政府政策文件采纳,给予省部级1万元、市厅级3000元奖励。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给予一等奖10万元、二等奖5万元、三等奖2万元奖励;优秀成果奖给予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1万元奖励。

(五)提升成果转化效率

10.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和培训教育,提高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加大对知识产权工作的经费投入,完善我院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形成的原始性或重大创新成果,依法、准确、及时申请专利或其它形式的知识产权保护,给予经费上的扶持。明晰科技成果的技术产权和技术产出收益权,把能否产业化作为衡量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准,保护科研经费投入者与科技成果完成者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

11.设置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加速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以校企合作、项目攻关、科研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纽带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技术经理人,设置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对接行业企业技术需求发布、专利和科技成果展示,提供专利挖掘、技术创新、专利申报、知识产权保护等全方位优质服务。累计新增发明专利申请30件、授权8件,成果转移转化60项,技术交易600万元以上,转化发明专利给予1万元奖励,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按照不高于技术合同实际成交额的5%给予奖补,单个合同奖补最高10万元支持与企业开展产学研,对获得省产学研计划立项、与学院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且实际支付经费30万元以上的项目,补助10万元。

12.完善学术交流机制。创新学术交流形式,拓展国际交流领域。积极鼓励我校师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派科研骨干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学习和进修,邀请国内外一流专家和资深管理人员来校讲学、研讨;充分发挥学(协)会载体作用,利用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学(协)

会中的影响吸引更多大型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每年举办8场学术报告会,争取承办1次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会议、论坛。对全国性科技合作与交流会议等产学研活动,对会前报备的规模在100人以上、邀请业内有较高知名度的专家10人以上,经审核给予符合财务支出规定活动费用最高不超过40万元。

三、保障措施

13.落实经费投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建立稳定支持与竞争性经费相结合的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引导院部及教师投入科技创新服务活动,保障科技项目实施和相关政策落实,推动科研经费持续稳步增长。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投入方式,综合运用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通过资助、奖励、绩效等形式支持院部及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活动。

14.强化目标考核。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院部。各院部要对照目标任务,增强担当意识,细化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尽职免责机制,逐级压实任务,确保完成目标。科技产业处组织开展过程管理和动态监测工作,定期通报进展情况。

15.强化组织实施。采取切实有效的推进措施,健全政策支持、资金投入、监管评价的保障体系,落实激发科技创新服务活力的各项措施与政策。完善奖惩机制,将任务落实情况列入院部履责考评范围,纳入高质量考核指标,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附:表1 年度经费安排表

 

 

 

1  年度经费安排表

(单位:万元)

  经费安排

任务内容

2021

2022

2023

合计

科技平台

省级科技平台12

5

100

120

225

市级科技平台3

1

1

1

3

校企合作技术中心15


1

1

2

校级科研机构、产业研究院、连云港市服务产业研究院、产业学院

10

60

60

130

小计




360

科研团队

省级科研团队12


20

20

40

校级科研服务团队10个、科研之星3~5


10

50

60

高层次科技人才(博士、柔性引进)20


40

60

100

小计




180

科研项目

省级以上科研项目80

5

40

80

125

市厅级项目


6

10

16

校级项目


10

10

20

小计




155

科技成果

发明专利获批8件以上



8

8

部、省科研成果奖23


5

10

15

市级以上主要领导批示或党委政府政策文件采纳


2

2

4

小计




27

科技服务

科技服务收入达600


15

20

35

产学研活动

1

2

3

6

小计




41

学术交流

邀请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20

1

5

5

11

争取承办1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会议、论坛。


40


40

小计




50

合计

23

357

460

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