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工

综合学工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综合学工 >> 正文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前后学生管理工作预案

发布日期:2020-02-07    作者:     来源: 本站    点击:

院委学〔2020〕4号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开学前后学生管理工作预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江苏省教育厅、连云港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防控工作要求,为科学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制订本预案。

一、总体要求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要求,坚持把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工作,认真做好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真正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在实际行动上、体现在工作措施上、体现在防控成效上,确保疫情期间师生身体健康和学校总体稳定。

二、开学工作安排

(一)开学前的防控措施

1.落实延期开学部署。

严格执行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疫情防控的统一部署要求,将延期开学部署通知到每名学生,要求全体血神不得提前返校,在开学前自觉主动居家隔离14天排除感染隐患,安排班主任老师每天逐一排查核实,同时提前告知学生及家长备好备足学生自用口罩和体温计。

具体开学时间,一律由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执行。

在规定的开学时间前,不得举行任何形式的集会、线下集中教学活动或集体活动,立即停止各类技能培训、社会实践、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一切集聚性活动,切实防止因人员聚集带来疫情传染风险。

2.建立值班值守制度。

严格按要求实行专人值班值守制度,由校领导带班,积极配合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做好相关排查报告工作。

全校所有学生每天通过“今日校园”APP中的“辅导猫”模块上报健康信息,居住地无网络信号的学生,每日通过短信形式上报健康信息,各二级学院每日中午12点前将前日学生健康情况分别汇总至学工处,学工处审核汇总成全校学生健康情况统计表上报至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3.深入开展排查摸底。

做好排查管理工作,建立排查制度,明确部门、学院及班级人员管理职责,坚决做到人盯人,逐一摸排、逐一筛查,及时全面掌握全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行程动向,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等关键信息,并准确掌握他们返校行程。建立所有学生制度健康登记制度(健康日报、体温日测、开学健康登记表)建立管理台账,切实做好疫情源头管控。

全面深入细致摸排学生健康状况,重点关注假期有无到过疫区,有无与确诊或疑似患者接触等5种类型人员,每日按要求上报,确保排查见底,提前控制传染风险。加强与重点疫情防控地区有来往学生的精准摸排,并安排专人进行沟通联系。还没返回的,不得提前回校,具体返回时间等学校通知。如已返回的,学校在独立场所安排隔离医学观察。

对每一名学生安排专人联系,每日定时了解学生居家隔离和身体健康情况。做好信息日报工作,确保相关信息及时、准确上报。

4.做好重点学生管理服务工作。

对于寒假期间留校、已提前返校的学生,查清情况,建立名册,掌握动向,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实行疫情日报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障留校学生水电暖供应和饮食安全。

对于在外实习实训的学生,一律停止实习实训活动,并做好善后工作。

特别是对从重点疫区归来的学生,要第一时间进行登记上报和隔离居住,体温异常时应立即报告。要配合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居民健康教育及防控工作,做好近期由湖北来连学生摸排登记工作。

5.做好返校学生分类管理

根据当前学生所处地域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分为暂不返校、返校隔离、正常返校三种类型。

(1)暂不返校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学生暂不返校:

①本学期教学安排为校外实习的学生暂不返校,根据疫情情况,按照实习单位要求参加实习。

②诊断为新冠肺炎病例或疑似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学生。

③目前仍留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学生,继续留在原地,暂不返校,具体返校安排视当地政府的疫情公告和防控指引再定。

④开学前14天内在疫情严重地区停留的或与从疫情严重地区返乡人员有密切接触的学生。

⑤开学前14天内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学生。

上述情况学生如若返校,须确认身体健康并且经过隔离14天后提出申请,经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方能返校。

(2)返校隔离

①返校路途中乘坐过疫情防控寻人车(班)次,且目前无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

②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包括咳嗽、咽痛、呼吸困难或腹泻等,特别是体温≥37.3℃(除额温或耳温测量外,还需用医用体温计进行专业检测),未能排除诊断但目前无需住院治疗的。

③其他特殊情况需要隔离医学观察的。

(3)正常返校

按要求每日上报身体健康信息,并且无上述情况的学生可正常返校。

符合返校条件的学生,有个部门、个学院负责通知到人,并且手机反馈信息和返校形成,多方面、多渠道向学生发送安全防护提醒信息。

6.严格返校健康申报

确定开学日期后,返校学生在到校前向所在院部或部门主动进行健康申报,申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交健康信息登记表。

(2)申请“连易通”健康码:到校前须在手机上安装“我的连云港”APP,并申请注册,在“连易通”模块中如实申报健康状况,并生成健康二维码。

(3)个人旅行规矩查询结果。通过手机发送短信给相关运营线,可查询个人过去一个月内去过的省和直辖市(无地市) 旅行轨迹,每人免费一天查询10次。具体方法如下:

中国联通:手机发送“CXMYD#身份证后四位”至10010,查询近30天的全国漫游地信息,便于返工辅助排查。

中国电信:手机发送“CXMYD#身份证后四位”到10001,授权回复Y后,实现“漫游地查询",可查询手机号近15日内的途径地信息。

中国移动:手机发送“CXMYD#身份证后四位”10086,再依据回复短信输入身份证后四位,

7.严格返校审核

(1)建立部门、二级学院-人事处、学工处-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三级返校审核机制。各部门和二级学院根据上述返校条件,结合师生员工申报信息进行初审,确定“正常返校”和“暂不返校”人员,其中教职工上报到人事处复核,学生上报到学工处复核,两部门最终将返校的师生名单报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对于无法明确能否返校的人员,提交至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最终审核确定。

(2)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将返校人员情况下发至相应的工作组,并督促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

(3)各学院、各部门要做好“暂不返校”教职工的心理疏导和沟通工作,各学院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加强与“暂不返校”学生本人和家长的联系,做好思想工作,并要求做好隔离防范工作,在符合条件后再通知返校。

8.抓好宣传教育引导。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加强疫情防控的科普宣传,动员学生自备口罩、体温计等,动员重点疫区的学生暂缓返校,在原地观察。要求学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聚会,不聚餐,不到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学生QQ群、微信群、短信等多种渠道向学生和家长宣传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特征、危害、传播途径、防治办法等,引导理性认识、科学防控疫情,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

9.规范设置隔离场所。

隔离区的设置。在校内设立相对独立的医学观察隔离场所,落实好人员、物资、经费及处置流程等相关保障。指定学生公寓11号楼、12号楼、6号楼一楼(男),公寓1号楼、2号楼一楼(女)通道楼梯口以里的所有房间作为备用隔离房间,共计有80间,实行一人一间制,制作明显标识,封堵内部楼梯口,隔绝正常学生通道与楼梯,开放外部小门作为专门通道,安排专人巡视。学校树人宾馆1楼东侧部分房间备用。学生公寓成立隔离小组,安排专人做好隔离区管控、后勤保障等工作。

隔离区的划分。制定校园隔离观察工作方案,对患病以及隔离医学观察的人员要给予关心关怀,做好思想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有疫情高发地区(如湖北等地区)居住史或旅行史的返校学生,统一安排隔离医学观察14天,男生安排12号楼1层宿舍,女生安排1号楼1层宿舍。

日常体测体温偏高及报告发热的学生立即送至6号楼或11号楼1楼(男),2号楼1楼(女)进行隔离,报校防控领导小组,校医务人员到场后,联系定点医院收治。根据定点医院诊断结果,对整个楼层是否进行封闭隔离(若确诊1例隔离控制该楼层,确诊2例以上隔离控制整栋楼)。

(3)隔离区的环境整治。安排保洁人员对所有预留房间进行卫生清扫,消毒查杀,开学前再次对所有房间进行消杀处理。公寓管理中心安装张贴“隔离观察区”标识和通知公告。

10.开展环境整治活动。

科学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组织各学院对教室、公寓、办公室、等重点区域和场所进行环境卫生扫除、消杀工作,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校园内教室、宿舍等学生重要集聚场所和厕所、卫生间的保洁和消毒,彻底清理卫生死角。

(二)报到注册期间的防控措施

1.保证报到注册期间工作秩序。

学校将根据上级教育部门开学时间要求,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根据学生路程远近及购票情况分期分年级分学院分校门安排学生进校报到注册,避免集中扎堆现象发生。

引导学生做好返校途中个人防控。注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随时保持手部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应留意周围旅客健康状况,避免与可疑症状人员近距离接触,若返校途中出现可疑症状,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并视病情及时报告、及时就医;途中如需要去医疗机构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妥善保存返校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相关密切接触者调查。同时与所在部门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随时保持联系。

辅导员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提前将报到时间通知到每一名学生及其家长,并要求返校前自查症状、自测体温,如出现相关症状、体温高于37.3℃的,暂缓返校。辅导员班主任要将学校报到注册的特殊要求(如学生报到具体时段、自备口罩、填写健康卡等)提前告知家长和学生,并提醒家长送学生返校到校园大门即可。学生公寓11号楼、12号楼、6号楼一楼(男),公寓1号楼、2号楼一楼(女)通道楼梯口以里的所有房间作为备用隔离房间,专门用于疑似感染人员的临时隔离观察地点。全体师生员工在公共场合需佩戴口罩,接受学校体温检测。

2.规范报到程序

学生报到时,须测量体温且正常后方可进入校内。返校时自觉有序在校门处接受体温测量,体温正常的学生可以进入校园,回宿舍居住;体温异常的学生,安排隔离医学观察或派专车护送至市定点医院检查。

以学院、部门为单位成立测温工作组,各单位指定一人为本单位测温工作人员,各班级指定一人为本班级测温工作人员,由医务室进行培训后领取医用物资(消毒剂、测温仪、医用口罩、医用手套、防护服等),在师生到校的第一时间组织现场体温检测。

学生到班级报到时须提交事先填写好的健康卡。健康卡的内容包括:学生自身体健康状况、家庭成员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有前往重点疫情防控地区、是否接触重点疫情防控地区人员等,学校要针对健康卡进行排查。

3.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重点关注因推迟开学引发学生、家长对学业的焦虑,以及因集聚性活动、学生提前返校等方面引发的舆情动态,重点关注严防各种谣言扩散。

(三)开学后的防控措施

1.建立并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

有专人落实晨午检制度。制定晨午检轮值表,并做好人员防护工作。实行教职工晨午检“一校一表”、学生晨午检“一班一表”,建立学生健康管理档案,利用班级晨检记录本,学校医务室就诊登记本,学校疫情报告记录本及网络详细记录情况,留存备查。

组织返校师生每天定时测试体温,辅导员班主任每日观察、询问、了解、发现和掌握学生的健康状况并做好登记。如发现学生中有发热、头痛、腹泻、呕吐等疑似传染病症状,应立即报告学院疫情防控联络员,同时做好记录。

2.建立并严格执行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访制度

有专人落实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访制度。实行学生缺课“一校一表”,详细记录情况。辅导员班主任应当及时关注本班学生的出勤情况,对因病缺勤、缺课的学生,应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发现发烧、咳嗽等状况的学生,要及时到定点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及时向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卫生部门汇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发生情况。

3.落实疫情报告制度。

对于体温超过 37.3℃的学生,须及时报告,并立即安排学生佩戴口罩到校内隔离房间观察、隔离,或动员学生到医院发热门诊、专科门诊就诊。有关情况及时报学校。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处置。

同时应向各级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提供监测信息,经医疗机构或疾病控制机构确认为传染病后,及时做出响应级别的预警。开学后,报告内容包括:本校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病例诊断改变(包括疑似病例转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排除、转重症病例)、死亡病例、治愈出院病例等信息。

4.落实重点场所通风消毒制度

教室、公寓等场所保持经常性通风换气,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学校校医室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防护服和感冒药品。每日两次对教室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各类场所配备洗手龙头及洗手液。

制定学生消毒操作规范,对教室、宿舍等公共区域,按专业要求落实消毒措施,确保卫生达标、不留死角。建立健全班级、宿舍卫生检查制度,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5.强化卫生健康教育。

组织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和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

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学生打喷嚏时要主动掩住口鼻,及时洗手,提高防病意识。开展开学第一课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普及防控常识;利用网络、广播、板报、健康教育课等多种形式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预防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学生防护意识和公共卫生水平,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恐惧心理。

向广大学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等法律法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6.做好师生心理疏导。

各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党总支副书记及学生工作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全部到岗到位、靠前指挥,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要注意全面把控广大师生心理状态,尤其对有特殊情况的师生加强心理疏导,做到一人一策,给予全面的关心关怀,团结带领师生员工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7.落实日常防控措施

引导学生避免面对面进餐,鼓励就餐学生自备餐具;课堂教学等群体性活动要做到开窗通风;学生体育锻炼活动应适当、分散、就地进行;避免人员扎堆密集;要求学生在外、群体场所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

三、发生疫情时应急处置预案

对校内出现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教育系统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迅速采取手段隔离、救治,并按程序、按要求上报。

(一)及时隔离

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立即向学校领导小组报告并及时隔离,要求其尽早佩戴口罩,进行医学观察,进行医学调查,做好相关记录。

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校内医学观察隔离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二)及时送医就诊

学生发热、咳嗽等症状要及时就诊,要佩戴口罩前往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三)做好疫情报告

若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患者,学校应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并配合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做好疫情的控制和病人的救治,落实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的防控措施。

任何人不得瞒报、谎报、缓报疫情。一经发现将视情节后果追究责任,直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建立健全校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学校与家长、学校与当地医疗机构及教育行政部门的联系机制,完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四)协助开展疫情防控

对引起传染病传播的可疑物品要进行封存,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防止疾病扩散,等待防疫部门来检测和处理。

对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者污染的场所、物品,校医务室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消毒处理。

与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校医务室应采取必要的检查和预防措施,并进行医学隔离观察。

发现 1 例临床诊断病例,对其所住公寓的楼层采取隔离控制措施;同一公寓楼内发现 2 例及以上临床诊断病例,对整个公寓实行隔离控制。

(五)出具复课证明

学生病愈或隔离期满后,须持医院病愈返校证明到学校医务室(保健室)复核确认登记,持有校医出具的复课证明方可回教室上课。

(六)加强通风消毒

加强教室、公寓的通风,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下,做好重点场所和物品的终末消毒。

四、工作要求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

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切实把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紧迫的工作任务、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紧抓实。要加强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把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协调具体事项。各院部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以便及时掌握疫情、及时沟通处理、及时发声指导、及时采取行动。

(二)要落实关键举措

坚持“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以最高等级、最严密措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加强当前至疫情结束前专人值班值守,并对值班人员进行专门培训。要通过有效方式公布值班电话并报市教育局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备案。要根据要求加强信息报送,不得漏报、迟报、瞒报、误报,落实每日疫情防控“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建立高效的工作体制和快速反应机制,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三)要强化责任担当

严格执行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级响应措施的通告》的相关要求,从头紧起、防控前置,做到四个到位:通知到位、检查到位、联动到位、宣传到位。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实施疫情防控“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督导检查,压实责任。

建立督查机制,切实把把疫情防控责任压实到部门、院系、班级,抓实到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落实到“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里”,并实行信息日报制度。如有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戴口罩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课。学校校医室储备一定数量的医用口罩、一次性手套、洗手液、防护服和感冒药品。

落实保障措施,加强人力、物力、财力统筹,确保疫情防控需要,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防控任务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有失职行为或重大过错,造成疫情扩散的部门和个人严肃问责。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

2020年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