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工

综合学工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管理 >> 综合学工 >> 正文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学生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发布日期:2020-02-09    作者:     来源: 本站    点击:

院委学〔2020〕6号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学生宣传教育工作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切实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江苏省教育厅、连云港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科学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切实保障全体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相关内容及学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开展群防群控工作,教育引导全校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做好个人健康管理,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二、工作安排

(一)开学前的宣传教育工作

1.开展疫情防控的科普宣传。

收集、整理官方途径获得的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特征、危害、传播途径、防治办法等信息,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短信、QQ群、校园网等多种途径点对点发送给全校学生及家长,要求学生尽量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聚会,不聚餐,不到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空气流通性差的地方,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2.抓好疫情防控的教育引导。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作用,通过学校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将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通知到每名学生,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科学防控疫情,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加强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提前将报到注册的特殊要求(如学生报到具体时段、自备口罩、填写健康卡等)通知到每一名学生及其家长,并提醒全体学生返校前自查症状、自测体温,如出现相关症状、体温高于37.3℃的,暂缓返校。避免聚集性的培训活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外出时务必佩戴口罩,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3.做好留校学生宣传教育工作。

以面对面宣传教育为主,做好留校学生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宣传教育工作,查清情况,建立名册,掌握动向,安排专人进行沟通联系,不得开展大型聚集活动。

4.开展返校途中专项安全防护教育。

采用倡议书、短信、致全校学生的一封信以及转发权威部门提供的宣传资料等形式开展卫生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返校途中个人安全防护。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口罩。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交通工具的公共物品或部位;接触公共物品、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用洗手液或香皂流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应留意周围旅客状况,避免与可疑人员近距离接触。发现身边出现可疑症状人员,及时报告乘务人员。做好健康监测,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若出现可疑症状,尽量避免接触其他人员,视病情及时就医。旅途中如需到医疗机构就诊,主动告诉医生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开展相关调查。妥善保存旅行票据信息,以配合可能的密切接触者调查。到校按学校要求报告,登记相关信息,填写健康卡。返校途中注意及时告知家长自己的动态,同时与辅导员、班主任随时保持联系。

5.做好舆情应对工作。

重点关注因推迟开学引发学生、家长对学业的焦虑,以及因集聚性活动、学生提前返校等方面引发的舆情动态,重点关注严防各种谣言扩散。

(二)开学后的宣传教育工作

1.强化卫生健康教育。

组织各学院负责人辅导员、班主任、公寓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和疫情应急处置预案,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流程和各项制度,并依据疫情防控形势的发展不断进行培训,增强法制观念,依法依规开展科学防控。

2.加强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

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防控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校纪校规等,明确每名学生个体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严格遵守疫情防控期间各项规定,服从疫情防控的指挥和安排,主动接受调查、监测、医学观察、隔离治疗,如实提供真实情况。

3.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活动。

开展“开学第一课”:加强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普及防控常识。引导学生增强自我防控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防护。推行勤洗手的防控策略,贯彻落实七步洗手法,尽量缩小活动范围。在密闭公共场所、近距离、长时间接触过程中,要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利用网络、广播、板报、健康教育课、主题班会、团日活动等多种载体,通过张贴宣传横幅、制作展板、宣传画册、网络知识竞赛、网上支援接力、举办标语征集活动等方式,广泛开展校园宣传教育,向全体学生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政策措施和防控工作进展,常态化做好校园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

建立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学干部、舍长等组成的“校—院—班—舍”防控体系,加强防控队伍的培训和管理,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通知通报、信息收集、信息报送、学生管理和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团学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组织学生党团先锋队、青年志愿者开展社区志愿服务、网上募捐互助,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加强网络文明教育,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得擅自在网络发表不实信息,不得扰乱正常教育教学和生活秩序,切实做好返校后的疫情防控工作,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4.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科学开展心理疏导。

全面把控学生心理状态,及时掌握受疫情影响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注意加强心理疏导,给予全面的关心关怀。

组建疫情防控心理援助队伍,及时识别高危人群,做到一人一策,有序、高效、平稳、科学地开展心理危机干预与心理疏导工作。

实时监控学生中可能出现的群体心理危机苗头,及时应用各类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稳定学生思想情绪,消除紧张和恐惧心理。

针对来自疫情重点防控地区或因身体不适处于医学隔离阶段的特殊学生群体要开展持续深入的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控意识和防护技能,树立科学防控理念,提振战胜疫情信心。

(三)宣传教育主要内容

宣传教育的内容建议如下:

1.政策和法律法规:

党和国家的防控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基本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及其病原体、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肺炎感染症状、诊断与治疗原则、易感人群等。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病学史,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确诊病例的判定标准和管理要求,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和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的注意事项。

4.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个人防护:

口罩的选择与佩戴方法、七步洗手法、正确咳嗽或打喷嚏等。

5.特定场所防护指南: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防护指南,教学场所和办公场所的防护指南,食堂进餐防护指南,居家和寝室日常防护指南,公共场所防护指南,医学隔离防护指南等。

6.心理支持和疏导:

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良好的作息习惯,劳逸结合;减少聚会,勤洗手,公众场所戴口罩。

调整良好的心理状态。勇于面对疫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多运动,多交流,听音乐,缓解紧张情绪,不道听途说,不传谣信谣,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与家人朋友沟通倾诉。学会自我保护和帮助他人,同学之间互相陪伴,分享乐趣,倾听苦恼。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学校设立线上心理咨询室,会认真对待寻求帮助的每一名学生,给予心理关怀。对于情况严重者,将及时与家长沟通,协调寻找专业机构的心理帮助。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

为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进行,各学院必须根据学校统一部署,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立即进入“战时状态”,安排专人负责,严格落实相关工作责任。相关工作人员保持通讯方式畅通、及时向上级汇报,形成高效迅速的工作机制。

各学院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保持手机24小时畅通,以便及时掌握疫情、及时沟通处理、及时发声指导、及时采取行动。

要统筹安排,加大宣传教育覆盖面,实现全方位、多平台、广覆盖的教育效果,确保全校学生都能获取权威、科学的疫情防控信息。

(二)积极开展舆情监测,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关注校园贴吧、QQ群、微信群等网络舆情动态,发现疫情相关舆情,及时科学引导和处置。及时向学生生及家长解疑释惑,回应学生关切,做好疫情防控风险沟通工作。

在疫情发展不同阶段,通过对学生心理变化及关键信息的分析及时调整健康教育策略,及时组织相应的科普教育。

(三)建立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担当

建立上下贯通的学生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形成学校领导小组、分管校领导、学工处、二级学院党总支、联络专员、辅导员、班主任、公寓管理人员等多方联动的学生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网络体系。

建立督查机制,切实把把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压实到部门、院系、班级,抓实到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落实到“神经末梢”和“最后一公里”,确保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协调指挥的高效畅通。对防控宣传教育任务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有失职行为或重大过错,造成疫情防控风险事故的部门和个人严肃问责。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

2020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