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职院委〔2019〕45 号
关于印发《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
班主任培训规划(2019-2021年)》的通知
各院部、各部门: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2019-2021年)》已经校党委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
(2019-2021年)
中共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19年7月18日
中共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办公室 2019年7月18日印发
共印30份
附件: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规划
(2019-2021年)
辅导员、班主任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
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第43号令)要求,推进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辅导员、班主任职业能力为导向,以提高培训质量为目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人才支持。
二、主要目标
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岗前培训、岗位培训、骨干研修与学习考察、攻读学位、科学研究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集学习、科研、进修为一体的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辅导员、班主任培养培训体系,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建设学习型辅导员团队。
到2021年底,校级培训实现全员化、全覆盖要求,基本形成适应思想政治工作需要、符合辅导员、班主任职业特点、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基本构建起内容完善、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辅导员、班主任理想信念更加坚定,育人能力显著提高,作风修养持续提升,共同职业目标和价值追求进一步强化,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自觉性坚定性不断增强,整体素质全面提升。
三、主要任务
(一)完善培训内容体系
1.政治理论教育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摆在教育培训最突出的位置。使辅导员、班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治理论素养不断提高,树牢“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普遍自觉,思想行动高度统一,切实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专业素养提升
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等专业素质教育,指导辅导员、班主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围绕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建设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开展研究,推进理论探索和工作方式创新。
3.职业能力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能力培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工作方法和能力培训,帮助辅导员、班主任掌握主题教育、个别谈心、党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能力。
学生事务管理培训。学习学生事务管理成果经验,通过知识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相结合,提升辅导员、班主任团学与班级工作的管理能力、学业辅导与就业创业指导能力,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学生事务工作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训,加强讨论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实践教学,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疏导心理困惑开展心理咨询的能力、辅导学生发展的能力、参与应对和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
运用网络能力培训。围绕网络社区运用、网络舆情管理、网上思想教育引导等内容,提高辅导员、班主任开展网上教育、管理、服务及网络引导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的培训,提高辅导员、班主任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成才观,尽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二)优化分类分级培训体系
坚持全员培训与骨干研修相结合,校内培训与省级培训相结合,搭建培养平台,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依托国家及省市级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实施国家、省、校多层次培训和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集训、骨干研修等多类别培训。
强化辅导员的业务培训和导师制度。有计划地选送辅导员、班主任参加校外提升培训,确保每一名专职辅导员每5年参加1次国家级或省级培训。通过举办“辅导员工作坊”、“辅导员论坛”等形式,学校每年对辅导员开展不少于4次的校级培训。积极拓展渠道,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到兄弟学校学习,交流学生工作经验和做法。利用“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修班”、“学工干部领雁行动”、“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能力提升培训班”等培训项目,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参与专题专项集中学习。新任辅导员上岗前,要参加不少于40个学时的岗前培训,辅导员在岗期间每年要参加不少于16个学时的在岗培训。
(三)推动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学术研究
重视创新研究,鼓励辅导员、班主任开展德育领域的理论研究,支持辅导员、班主任积极申报“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题项目(思政专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省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等,结合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形成一批具有决策咨询价值和推广示范意义的研究成果。
(四)积极推进辅导员学历提升
积极选拔优秀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考察和进修深造。鼓励和支持辅导员在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攻读相关专业学位,鼓励和支持专职辅导员立足本职岗位,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专门人才。
(五)强化实践教育
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及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社会服务机构等开展社会考察和假期实践,深入了解国情、民情、社情。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假期家访,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需求。
四、保障措施
(一)创新培训方式,严格培训考核制度
为提高培训效果,调动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方法上,将更多采取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四个结合”。即:思想教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理论讲座与实地参观相结合、课堂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互动讨论相结合。根据培训需要,主要采取课堂教学、实操训练、专题报告、网络教学、实践调研、学术讲坛等六种培训方式。
(二)保证经费投入,拓宽职业化发展方向
把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设立辅导员培训专项经费。设计包括学生党团建设工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职业发展指导、网络思政、学生事务管理等职业发展方向,完善心理咨询师、职业咨询师、创业咨询师等职业能力培训和资格认证,引导辅导员走职业化发展之路,鼓励他们成为职业型、专家型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
(三)完善评价机制,强化培训质量监控
加强培训与任(聘)用的有机衔接。把培训情况和学习成效作为辅导员、班主任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规范辅导员、班主任培训记录。新任辅导员上岗前必须参加入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