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区教育局关工委:重视“五老”平台建设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同志组成的特殊群体,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经历了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考验,具有政治、经验、威望、亲情和时间优势,是教育青少年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发挥“五老”的独特优势和作用,对于教育青少年一代,培养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践证明,建立一支覆盖面广、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五老”队伍,是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组织基础,也是适应新形势,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迫切需要。
搭建关工委“五老”工作平台,就是不断发展和壮大“五老”队伍,研究青少年成长的身心特点,掌握社会环境的新变化及广大青少年的新需求、新情况,不断探索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理念、新途径和新方法,用他们自身的模范行动和人格魅力去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从而满足他们有事可做的心愿,以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体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有利于丰富晚年生活,提高生活生命质量和幸福指数。
各级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和关工委要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多渠道、多层次地做好发动工作,动员更多的“五老”致力于关心下一代的崇高事业,切实发挥“五老”在培养青少年方面的重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始终保持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旺盛活力。
一、搭建县(区)级教育系统关工委“五老”平台,为“五老”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县(区)级教育系统,要遵循上级关工委的要求,紧紧依靠“五老”队伍为骨干力量,围绕中心工作,至少要搭建以下“六大”平台:
1、搭建制度保障平台。县(区)教育局关工委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出台“五老”队伍发挥作用的相关政策、制度、规则,促进老同志发挥关爱作用的规范化、科学化。建立“五老”队伍统一协调、各部门通力配合、社会全面支持、老同志具体实施的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
2、搭建网络组织平台。进一步加强“五老”队伍建设,使之成为团结老同志、凝聚老同志、发动老同志的战斗堡垒。加强老同志的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要通过摸底调查,分门别类,登记造册,组建各类报告团、宣讲团,把有专长、有意愿,热心关爱工作的老同志吸收进来,不断壮大“五老”队伍核心骨干网络。
3、搭建出谋划策平台。教育系统应定期召开“五老”座谈会、研讨会、交流会,为“五老”们搭建一个敞开心扉的建言献策平台,让“五老”们高举“关爱旗”,胸怀“关爱心”,脚踏“关爱路”,发挥“底气”、大接“地气”、高扬“正气”,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创新、创优、创特色发挥正能量。
4、搭建学习活动平台。要进一步开展“五老”人员的培训学习力度,学习关工委的性质、职责等相关知识,使“五老”人员能够更加系统的了解关工委工作的意义。让他们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有更深的体会和理解,增强关心下一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提高老同志的思想认识、总体素质和技能水平,拓宽“五老”发挥作用的渠道,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5、搭建家庭教育指导平台。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事关青少年健康和成长,家庭是否幸福和谐。多数家长,尤其是缺乏文化功底的家长“重教不会教”,他们急切希望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掌握正确的教育子女方法。针对这种情况,县(区)级关工委要依托刚刚组建的县(区)级家长学校总校和学校家庭教育委员会(指导站),在“五老”的参与下开办好各地各学校的家长学校和开展家教咨询活动,让家长懂得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学会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教育子女,言传身教,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6、搭建人文关怀平台。县(区)教育局应为参与关爱工作“五老”人员落实好生活补贴,扎实为“五老”人员办实事、解难题。可建立“五老”人员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人事档案库,每年一总结,不断延续他们为社会做贡献的人生记载;也可大力宣传他们中的好人好事,提升“五老”人员的社会形象,不断弘扬“五老”精神;要把“五老”工作纳入相应部门的考核、管理范畴,让他们参与到各类评优评先之中。
二、搭建中小学关工委“五老”平台,为青少年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1、搭建“五老”宣讲平台。充分挖掘本地教育资源、借助重大节日、围绕专题对广大青少年开展相关思想教育活动。如“五老”人员在清明节、国庆节向青少年学生讲讲革命英雄的故事,在三月学习雷锋活动月,邀请“五老”宣讲团讲雷锋的故事、雷锋精神,引导他们学雷锋、做雷锋,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建党、建国等重大节日,请“五老”到校参加“忆长征、学传统,争做合格接班人”班队会,为学生讲长征精神,英雄事迹,革命传统,让学生向身边老红军、老八路学习,也可以组织“五老”对青少年宣讲自己的奋斗历程或亲身经历,对青少年进行言传身教,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信念,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长期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2、搭建文化工作平台。文化建设是育人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五老”队伍中能歌善舞、热爱琴棋书画等老同志组成老年艺术社团,让他们走进校园与广大青少年同台演出,现场展示,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既能丰富老同志的精神生活,又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内涵。广大青少年可以从老同志身上学习到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健康成才。
3、搭建心理咨询工作平台。离退休老同志从事青少年心理咨询具有青年人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方面老同志有爱心,有责任心,在他们眼里,每个学生就像自己孩子一样,他们希望这些祖国的花朵能健康的成长;另一方面老同志有耐心、有精力,退休在家,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的对有心理障碍的青少年进行调试、疏导和治疗,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压力等心理问题;再一方面,老同志的慈祥、亲切是敲开青少年心扉的一把钥匙,有很多青少年不愿意和同龄人讲的话可能愿意和老同志讲,提高了沟通的效果。
4、搭建科普工作平台。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普教育是关工委的一个易操作且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关工委可组织“五老”发挥文化优势和专业特长,把一些曾经从事科技工作的老同志组建成“五老”科普工作组,让他们走进社区、走进校园,通过报告、图片展、现场试验等形式向广大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求职的欲望,引领他们走上探索科学奥秘的道路。
5、搭建网吧监督平台。开展“五老”网吧监督工作,深入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专项整治,组建“五老”网吧监督纠察队,积极协助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对网吧的监管,定点监控,协助学校对沉溺上网的未成年人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和教育。积极与家长沟通,与学校师生及校领导进行座谈,对网吧经营者进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劝导,还给广大青少年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6、搭建留守儿童关爱平台。留守儿童一直是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也一直是关工委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将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背景、家长情况、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并对留守儿童进行思想开导,学习辅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使他们看到希望,调动学习兴趣。对于家庭困难的孩子,关工委“五老”成员更要发动社会力量与他们开展结对帮扶,从资助到管理,从生活到学习,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生活动态,协助学校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让“五老”享受天伦之乐,使留守儿童感受到爱的滋润,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的家。
同时要开设“隔代教育”课堂。家长学校要把学习对象延伸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邀请他们来家长学校参加学习。“五老”等可为老人们上“隔代教育课”,阐述家庭教育方式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分析隔代家长教育的优势和误区,使隔代家长们学会科学教育孩子的方法。
7、搭建法制教育平台。邀请组织老干部和公、检、法的老同志成立法制教育组,担任学校的法制副校长,定期到中小学给广大青少年上法制课,采取警示教育的方法,在辅导未成年人学法、用法、遵纪守法的同时,搜集当地发生的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以案讲法,以案释法,起到了警示教育和预防犯罪的作用。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知法、懂法,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8、搭建失足帮教平台。努力做好帮助教育失足青少年,化解他们的心结,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使他们改邪归正,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这也是关工委“五老”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那些失足青少年,更要不离不弃,了解其个人情况、家庭状况、行为习惯等,量身定制帮教方案,定时走访。通过交流和互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通过与他们家长谈话,引导家长耐心帮助他们,不要歧视他们。让每名失足青少年牢固树立改邪归正的诚心、放弃罪恶的决心、重新做人的信心、立志回心转变的恒心。
9、搭建教学经验传授平台。曾经在教育战线奋斗一辈子的老教师,他们身怀广博的知识底蕴,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学校关工委可为这些学有所长、教育有道的“五老”搭建平台,长期为学校给青年教师开设教学讲座,与他们共享教研成果,也可为广大青少年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10、搭建家校共建平台。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家长素质,让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中小学关工委要高度重视开办家长学校,为家长和学生建立了长期沟通的桥梁,成为家校配合的重要阵地,形成了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通过家长学校授课活动,使家长不但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有进一步的了解,而且能更好的配合学校,为孩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学校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构建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立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五老”在家教共建中的独特优势。
三、搭建“五老”平台要应人而宜,拓宽“五老”参与关爱工作的活动空间。
各级关工委动员、组织“五老”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应根据关工委的工作性质和任务,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发挥好传承、引导、教育的独特作用,拓宽“五老”参与关爱工作的空间,例如可开展创建“五老十大员”活动和“十个一”关爱活动等。
“五老十大员”活动:
一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五老”报告员登台演讲作报告。
二是以文体活动作引导,“五老”宣传员开展“老少共学”活动。
三是以学生课外活动为阵地,“五老”辅导员开展校外辅导教育。
四是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五老”家教员开展家教引导。
五是以贴近青少年生活实践为内容,“五老”调研员深入调查研究。
六是以真情感化失足青少年为对象,“五老”帮教员转化其走正道。
七是以关注青少年为重点,“五老”调解员为关爱工作排忧解难。
八是以净化社区环境为战地,“五老”文化监督员巡查网吧监管。
九是报告、图片展、现场演示等形式,请“五老”科普员传授知识。
十是以构建和谐学校、班级体为题,“五老”工作员做协助学校团队组织的参谋和助手。
“十个一”关爱活动:
为辍学、失学、贫困、落榜、留守、病残、单亲、孤儿、不良习气、失足等10个方面弱势群体的青少年服务,办实事做好事,关爱他们的成长。给每人做一件以上实事,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五老”们有事可做,使更多青少年受益。学校关工委可组织“五老”自愿登记、自愿参加、自愿为青少年服务。把每个志愿者开展“十个一”活动登记入册。“五老”与青少年结成对子,从学习上指导、思想上教育、行动上引导、生活上扶助。
平台的搭建更好地为“五老”关爱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场所、提供了机会,使他们成为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道路上的引领人、守护人,有利于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