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文件要求,全面加强和推进学校思政课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5月13日上午,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骆汝九走进东多媒体127教室,听取马克思主义学院陈荔弦老师的“形势与政策”课程。
授课中,陈荔弦老师围绕“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这一中心论题,从发展信心从哪来、迎难而上靠什么、奋发有为怎么干三个方面层层递进,用精准的语言、详实的数据、典型的案例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稳与进、破与立进行全面学理解读,进一步坚定了青年学生对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认知与信心,明晰了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底气与方向,凸显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讲授了一堂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形势与政策”课。
课后,听课人员和授课老师进行座谈交流。就如何提升思政课程教学质量,助力学校“五金”建设,骆汝九强调三点意见:一是专注锻长板,建设“金基地”。建好用好我校市内最大的“思政+党建”智慧教育实践中心,让思政课“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接地气”;二是聚焦补短板,建设“金师资”。瞄准思政课教师客观存在的理论、实践、“四史”、学情、教学法五大短板,不断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时事敏度、情感温度和视野广度;三是着力固底板,建设“金课程”。将“四同育人”模式经验、“五色教育”品牌工程、“红石榴”家园等“连职院”特色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贯通思政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副校长张萍、教务处处长姬天富、质量监督处处长范思思、思政课督导组组长陈金生和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蕴参加听课。


通讯员:陈荔弦 摄影: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