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 团〔2025〕11号
关于开展2025年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各院部、各部门: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上好“行走的思政课”,在社会大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现就2025年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下简称“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内容
(一)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
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和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贯通,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党的青年工作》《论教育》等重要著作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学习材料,走进基层、社区、农村、军营等,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魂。
(二)学习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主题,组织大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体悟红色文化等活动,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深化仪式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突出形势政策教育、新时代伟大成就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考察国情、体验社会、服务群众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奋进力量,树立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人生理想。
(三)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组织大学生调研古村古建、历史街区,参与编写村史村志,收集民间故事、传统歌谣、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运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鼓励大学生创作编排一批反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元素、新时代农村美好生活和青年昂扬风貌的文艺作品,开展戏曲、话剧、舞蹈、书法、绘画,以及民俗艺术、文化创意产品等展演、展示,把优质文化资源等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四)开展科技创新研学实践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组织大学生紧密结合学科专业,深入重点工程现场、科研院所、工厂车间等开展研学,了解行业前沿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应用现状,鼓励青年学生开展“揭榜攻关”式应用研究。组织涉农科研院校大学生下乡开展“青禾”志愿服务,用好“科技小院”,做好授课交流、田间实训、农技指导等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城乡基层普及安全生产、智慧农业、气候变化和 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提升人民群众科学素养。
(五)促进乡村振兴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深入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广泛开展粮食安全教育、特色产业帮扶、和美乡村建设、中小学支教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活动。组织高校科研力量、大学生走进结对县(市、区),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小组团”青年志愿服务。鼓励大学生在基层团组织兼职,支持大学生参与各地农业科技推广、乡村文旅推介、直播助农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手绘乡村”社会实践等,助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六)倡导绿色发展理念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美丽中国·青春行动”时代内涵,组织大学生参与“河小青”社会实践,广泛开展河湖保护、绿色科考、生态环保宣讲、文明绿色出行等实践活动,组织城乡环境、企业绿色转型、公众环保意识等调查,推动践行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循环利用等绿色低碳生活时尚,参与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行动,自觉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七)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结合“社区有我 青春报到”行动,组织大学生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紧密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广泛开展科技推广、健康义诊、教育帮扶、普法宣传、法律援助、金融反诈等特色服务,参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平安乡村(社区)建设等基层治理实践。动员大学生参与公益暑托服务,为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等提供教育引领、法治自护、素质培养、综合实践、课业辅导等关爱服务活动,缓解“暑期看护难”问题。
(八)参与卫国戍边
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化“大国边疆·青春聚力”专项活动,重点围绕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方面,动员省内高校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研支团志愿者等,面向有关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开展普通话推广、爱心医疗、教育关爱等实践活动,开展“我为祖国守边防”感悟、“青春献策边境行”调研、“强边共筑民族魂”宣讲和“大美边境风景好” 推介活动,联动团拉萨市委开展“青春聚力 同心格桑”江苏大学生践行民族团结专项,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和卫国戍边的青春故事。
除以上专项外,实践团可结合学科专业、突出工作特色、合理确定规模人数,开展相关领域实践活动。
三、活动安排
各实践团组织5-15名同学,开展不少于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填写《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附件1)、《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汇总表》(附件2),提交到团队负责人所在学院分团委汇总后(校级学生组织提交到校团委),将附件1、附件2电子档压缩后于7月4日前发送给校团委张梦竹老师,同时在团中央2025“三下乡”小程序中完成团队报备(可扫描附件3二维码)、基层需求对接等工作。根据各实践团活动开展时间,校团委为实践团成员统一购买短期意外保险。
各实践团需完成“办好一件惠民实事、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开展一次结对共建、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等“五个一”实践任务,示范带动各级各类团队扎实开展社会实践。下学期开学后,校团委将组织专家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评审工作,根据评审结果确定项目资助金额以及各类优秀表彰推荐名额。各实践团在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做好素材搜集、信息处理、影像资料留存、图文宣传等工作,最终以5-8分钟PPT汇报展示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指导
各学院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确保大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次相关活动。要加强对实践团队专业指导,选派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各学院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做好宣传动员、立项报备、培训辅导、总结评价等工作,做到事前有设计、事中有监管、事后有成果。
(二)注重实践质效
结合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给予实践学分认定。推广“揭榜攻关”“结对共建”等实践方式,鼓励各学院结合各地基层单位实际发布的任务需求、推出的专项活动,探索将基层意见作为活动评价的重要标准,实现双向赋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三)强化示范引领
各学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严格把关,及时对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宣传展示。要做好活动总结、典型选树、研讨交流等工作,从学院、团支部等层面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团日和交流分享活动。探索形成“一院一品”等具有示范性、带动性的社会实践项目。
(四)守牢安全底线
各学院要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加强安全保障和过程管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依法依规组织开展各项社会实践。各学院要加强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应急预案。实践师生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纪守法,充分研判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等,安全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附件:
1.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
2.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汇总表
3.团中央2025“三下乡”小程序二维码
共青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5年6月30日
共青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5年6月30日印发
共印1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