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校共青团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认真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政治责任,共建更高水平的“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和“大思政”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着力加强政治引领,创新实践育人体系,全面服务成长成才,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动员引领团员青年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挺膺担当。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1.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
巩固拓展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团员和青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努力掌握这一科学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创新赋能“三会两制一课”,坚持组织化学习基本方式,各团支部全年至少开展6次专题学习,年底召开1次专题组织生活会。发挥团支部书记、委员模范带头作用,以研讨辨析、座谈交流、朋辈宣讲等形式,积极带动同学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
2.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重大时间节点,教育引导学生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持续开展主题升旗仪式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将“国旗护卫队”“大学生艺术团”等打造成精品社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开展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全年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专业形成“一支部一特色”品牌建设。创新“微团课”“微视频”等学习形式,每个二级学院团委至少完成一部“微团课”视频。开展读书、征文活动,着力激发学生奋斗精神,提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决心。
3.创新思想政治引领项目载体
擦亮“青年大学习”品牌,各团支部每周参学率达到100%以上。实施“青年讲师团”计划,充分发挥青年党员、团代表、团干部、“青马工程”学员典型作用,与马院加强合作交流,挖掘培育校级“青年理论讲师团”广泛开展互动式、面对面宣讲。聚焦重大主题、重大战略,指导团组织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团日活动(各团支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增强育人功能,激发组织活力。
二、完善创新实践育人体系广泛动员团员青年建功立业
4.完善社会实践工作体系
强化共青团在学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协调作用,广泛开展学术实践、主题实践、社区实践、体验实践和公益实践等思政实践活动,主动参与构建社会实践育人新范式。加强校地共建,强化资源和项目供给。组织开展“社区有我,青春报到”项目,各二级学院团委就近就便对接社区街道,根据学院专业特色全校至少完成8个共建项目。加强社会实践宣传动员、立项报备、培训辅导、总结评价等工作,提升实践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
5.丰富社会实践项目体系
围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重点领域,设计开展系列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围绕提升学生专业素养、支持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广泛开展学术实践,广泛组织大学生开展“三下乡”“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博爱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各二级学院团委至少完成4个重点项目申报。
6.强化科创实践育人成效
着力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素养能力,举办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创新创业大赛,遴选培育优质项目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省级以上双创大赛,推动竞赛成果转化。安排参赛学生进入训练营,有针对性地进行模块化训练,学习路演的展示技巧,提升临场应变能力等,努力争取实现省级一等奖以上突破。
三、服务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7.健全“五育”协同育人机制
加强与各部门的密切协作,推动完善团学组织全面参与“五育”协同育人机制。围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打造一批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设立一批荣誉激励项目。健全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完成至少80学时实践认定,推动将第二课堂活动有机融入学生培养方案,探索建立科学全面反映学生素养能力的评价机制。
8.强化大学生就业引导和帮扶
深化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加强就业观念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就业、理性就业。实施大学生创业帮扶计划,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相关资源支持和服务。高质量完成“团团微就业”24名贫困学生精准帮扶。
9.激发学生会和社团育人活力
筹备召开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第七次学生代表大会。持续广泛开展学生会“我为同学做实事”服务项目,举办交流展示活动,强化服务同学项目示范引领。优化学生会组织运行模式,调动二级学院学生会力量,完善项目志愿者工作机制,激发学生会组织活力。开展活力社团风采展示活动,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参与社区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造、校园文化等各类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社团育人实效,表彰规模大、水平高、活动好、成果多的社团及指导老师,培育一批书画、新媒体、舞蹈、体育等精品社团。
10.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体育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迎国庆颂青春”等一系列文艺、体育类竞赛活动以及“希望颂”全国青少年书画作品征集活动,充分展示我校学生踔厉奋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每个团支部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团日活动,结合国家重要会议、重大事件、传统节日等,通过集体观影、座谈、知识竞赛、趣味游戏等形式,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
四、强化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纵深推进团学改革建设
11.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共青团工作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格局,积极争取党委对学生会、社团的领导和支持,强化工作基础保障。
12.强化团干部队伍建设
落实从严管团治团责任,抓好《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落实,推动配齐配强团干部队伍,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常态化开展共青团改革建设沙龙,碰思想、谈经验、解难题,加大团干部工作交流研讨力度,打造共青团工作新样板。
13.为党培养输送新鲜血液
规范和加强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机制,牢固树立“先育再推、推后接育、推育结合”培养理念,把立足点放在对团员的培养教育上。落实“五个模范、五个带头”要求,加强团员队伍建设,提高发展力度,规范团员教育评议、团内仪式教育,加强团员实践教育,不断提升团员先进性。深化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