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力提升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改革发展,致力建设文明和谐最美校园,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大力弘扬三牛精神,心无旁骛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落实,切实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为连云港市开创“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新境界开新局、夺首胜做出新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一、聚焦政治建设新要求,把牢事业发展正确导向
1.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旗帜鲜明讲政治
目标任务:始终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工作措施:持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自学和集体学习研讨相结合,一是继续做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和《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专题学习活动,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通过“三会一课”、固定学习日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学习习近平教育思想和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二是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展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三是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活动。紧密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求,严格落实规定动作,积极做好自选动作,坚持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相结合,通过组织生活会、主题党日、党支部学习等多种形式,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三全育人各方面,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各环节,引导全校师生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
2.以建党100周年华诞为契机,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学校党的建设,着力加强学校党的政治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持续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工作举措:一是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落实校党委和纪委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全覆盖。召开2021年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与各总支(直属党支部)签订2021年度《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全面部署学校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二是深入推进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四风”问题,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活动,聚焦校园行政、教育、科研、建设等领域,重点整治维护师生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等突出问题。根据市委巡察工作部署,认真做好市委巡察整改成效量化评估反馈意见的整改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充分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认真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施办法》,进行各级各类干部培训,不断提升干部履职尽责能力水平。四是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强化党员日常管理,促进党员发挥模范先锋作用。继续开展党建工作创新和最佳党日活动评选,引导和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新创优创先。按照中央及省市委部署,认真做好全国全省全市“两优一先”评选表彰对象提名推荐,以及“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统计颁发工作。评选表彰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
3.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全方位立德树人
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全方位立德树人。
工作举措:一是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签订《2021年度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定期召开学校意识形态工作联席会议,依据《意识形态工作检查考核办法》,加强中期检查和年终考核,筑牢校园意识形态工作“立体安全网”。二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思政课教育为主渠道,以各类课程教育为主阵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积极推进“十大育人”体系建设,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三是统筹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工作群等网上网下各类媒体,坚持正面宣传,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掌握主动权。四是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加大对思政课教师、辅导员队伍的培训力度。
二、聚力“十四五”开局新篇章,推动内涵建设提质培优
4.科学制定、启动实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
目标任务:对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的指标体系,充分发挥战略规划对学校发展的引领作用,切实展现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实效性,努力开拓新的办学方向和新的发展增长点。
工作举措:根据《江苏省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2年)》《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和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深入研究、广泛调研、集思广益,进一步修订完善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同步制定9个专项规划和12个院部规划,细化分工、压实责任,切实提升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5.高质量做好2021年招生就业工作
目标任务:化解疫情不利影响,扩大重点地区和省市的计划投放,力争实际招生人数不低于4000人。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力争202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及年终就业率位列全省同类高校先进水平。
工作举措:一是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招生工作。把招生工作放到学校整体大局中谋划和实施,在招生数量上,争取实际招生人数不低于4000人。在招生质量上,逐步减少注册入学生源,不断提高录取成绩。优化学院、专业之间计划配置,更加贴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二是多措并举,力促学生高质量就业。出台《学校就业工作考核办法》,开展“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拓宽岗位信息来源,全力促进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活动,加强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
6.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目标任务: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学生自治队伍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管理和服务的广度、深度、温度。加快推进“一站式”生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管理与服务学生的能力。
工作举措:一是以生为本,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以“学工系统”平台建设为依托,推进学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一站式”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建设,全面提升管理与服务学生的保障与能力。二是扶困励志,强化资助育人实效。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管理体系,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精准度,把“扶困”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创新资助育人形式。三是育心育德,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品课程,探索多样化心理健康主题系列课程。打造“家”文化,开展“温馨服务站”“亲情驿站”“谈心屋”“爱心结对”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是协同联动,提升实践育人成效。坚持“挑战杯”“互联网+”为龙头,组织开展学生创新创业比赛。探索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模式,挖掘“一站式”学生社区各类服务岗位。
7.提升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目标任务:对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强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和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紧密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发展,加快提升服务区域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举措:一是强化内涵建设,以校高水平专业群和省骨干专业建设带动全校专业建设整体提升。二是健全省、校二级竞赛制度,组织参加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力争获得二等奖2项以上并冲刺一等奖,参加省教学大赛力争获得二等奖以上成绩。三是推动“课堂革命”,着力培育一批体现本校特色的高质量教学改革成果,在省教学成果奖评比中争取获得二等奖以上成绩。四是进一步优化教师教学考核办法,在体现教学实绩、教学能力基础上,进一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五是扎实推进“1+X”证书试点,新申报“1+X”证书试点2项,统筹1+X证书试点与学分银行建设,探索开展书证学分互认。六是提高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适配度,推进省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培育点 “生物医药产教融合集成中心” 项目建设。对接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选择若干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加强合作。七是加快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培育中高职“3+3”衔接示范专业,拓展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试点项目。
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标任务:对标高校办学基本条件,加大师资引进力度,引培并举、专兼结合,努力缩小生师比的巨大缺口。优化队伍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工作举措:一是推动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协调市编办、人社、组织等部门,根据《江苏省高等学校人员总量内设机构领导职数管理办法》核增学校岗位总量及2021年引才计划,争取年内新增60-80名教师,缓解学生规模激增带来的师资缺口;二是落实5年一周期不少于360 学时的全员轮训制度。建立全口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包括教师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在职研修体系、企业实践和信息化全员培训。全面开展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完善教师企业实践管理办法,保证专业课教师(含实习指导教师)每5年必须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每年至少脱产1个月参与企业实践、校外实训基地实训或技能大师工作室研修。三是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畅通有特殊才能的行业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的“入口”,有计划、分批次的从具有三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企业人员中选聘专业课教师,分层分类修订“双师型”教师建设标准,完善兼职教师聘任办法,争取年内新增30名左右兼职教师,打造专兼结合、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水平双师队伍。四是遴选培育优秀教师个人和团队。完善遴选和培养机制,分级分类,重点打造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技术技能大师等人才队伍,切实发挥人才队伍在三教改革和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9.加快推进科学研究
目标任务:合理配置学校科研资源,提高广大教职工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水平,扩大科研产业在兄弟院校和社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工作举措:一是做好教改课题及2021年度省、市、校级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及课题结题工作。二是做好校级科研机构、连云港服务产业研究院、市服务站等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服务平台的功能,动态调整校内外专家库成员。三是加强与市科技局、市科学技术协会、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等职能机构的沟通,做好名师名家进校园活动、中小企业直通车科技交流活动和科技日主题活动。四是加强学报宣传,办好“高等职业教育”“连云港研究”等专栏,突出重点、强化特色,扩大学报学术影响力。
三、聚合事业发展新动能,提升管理服务质量水平
10.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目标任务:改革评价机制,实现教师队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工作举措:一是坚持以师德为先。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坚持以教学为要。深入推进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严格教学工作量,强化教学考核要求。三是坚持以育人为本。突出教书育人实绩,加强教学质量评价,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中注重对履责绩效、创新成果、人才培养实际贡献的评价,建立业绩突出的人才晋升绿色通道。四是改革评价激励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对标《2021年度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综合考核实施办法》,找准重要考核指标的差距,确定努力方向,修订校内年度综合考核和绩效工资方案,突出优绩优酬的工作导向,促进学校内涵建设。
11.全力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目标任务:深化校园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推动消防整改,防范化解学校安全风险,扎实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
工作举措:一是深化网格化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开展安全演练,完善技防物防设施,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校园安全防控水平。二是出台《校园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细则》,召开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会议,签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安全稳定与平安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任务、压实责任。三是深入推进专项整治,隐患问题闭环管理,按上级要求完成江苏省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使用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任务。四是推动消防重大隐患整改,把消防隐患整改作为年度重大事项贯穿学校安全工作始终。整体推进消防设计,进一步明确整改方案、时间节点、整改责任,倒排工期,狠抓落实,重点确保完成图书馆消防整改任务。在隐患整改到位前,进一步明确消防管理责任,加强防火教育和防火巡查,常态化开展灭火和紧急疏散演练,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12.不断提升后勤、财务、审计等综合保障能力
目标任务:推进重点工作项目实施,以“三保、一控、一防、一扩”为总体思路,加强财务管理,积极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工作举措:一是加强校园后勤安全制度建设,抓好食品、水电气等各项安全工作,注重不断提高员工安全防范能力。二是推进重点项目实施,主要做好新建学生公寓楼建设推进工作、西三楼特色餐厅招标项目、学生公寓部分区域和图书馆周边绿化升级改造项目、明德楼北区房间及卫生间维修项目、大学生服务中心改造、文化艺术中心装修、校内雨污水分流管网改造、校园东围墙建设、新建垃圾站及体育场馆维修、改造、保养项目等。三是做好2021年校内预算编制和管理,各类专项资金管理,财务决算核查,资金筹集和日常调度等,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强化对工程项目各阶段工程管理审计力度,做好物资设备采购和服务采购的审计监督工作,加强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动审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3.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目标任务:坚持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高质量改革发展,坚决克服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松劲心态和厌战情绪,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全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确保师生安全万无一失。
工作举措:一是加强学校卫生保洁力度,对学校公共场所进行彻底卫生消杀,确保教室、宿舍、实验室、图书馆、食堂等人员聚集场所以及临时隔离观察场所卫生整洁、消毒及时。二是对校内环境进行全面整治,确保垃圾定点存放、及时清运,无乱堆乱放杂物、无乱扔垃圾污物等现象,做到卫生不留死角,消除病媒体生物孳生环境。三是筹措安排资金,多种渠道做好物资储备工作。
四、聚集师生员工大智慧,打造和谐文明最美校园
14.加强群团建设,推进民主治理
目标任务:发挥共青团在学生管理中的生力军作用,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积极推进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向优质化方向发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推进校务公开。组织多彩的文化活动,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
工作举措:一是积极筹备召开团代会,认真落实共青团改革方案,突出政治引领,积极开展“青年大学习”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发挥育人纽带功能。二是探索搭建党外人士参与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平台,增强党外人士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引导统战队伍积极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三是以推进关工委优质化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二级关工委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四是召开我校五届二次教代会、工代会,进一步加强二级教代会的组织建设,着力推进二级教职工大会的正常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1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最美和谐校园
目标任务:学习宣传新时代“连云港精神”,围绕文明校园“六好”标准,把“五色教育”校园文化品牌做精做新做强,持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以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师生文明素养和校园文明程度。
工作举措:一是学习宣传弘扬新时代“连云港精神”。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系列活动,宣传好、阐释好、运用好新时代“连云港精神”,在全校上下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风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二是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以“六好”标准强化文明校园建设,有效发挥“第二课堂”育人功能,深入推进“五色教育”,开展2021年“精神文明活动月”活动,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读者节、“快乐一家”趣味运动会、乒乓球比赛、气排球运动、“健身活动月”系列活动等,切实提高师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