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人培方案 > 药品质量与安全 > 正文

药品质量与安全

2024药品质量与安全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5-05-13  点击: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群

所涵专业(代码)

药品生产技术(490201)、生物制药技术(490202)、药品质量与安全(490206)、药品经营与管理(490208)

核心专业(代码)

药品生产技术(490201)

专业名称

(专业方向)

药品质量与安全

适用班级

药品质量与安全24

所属学院

材料与化工学院(医药工程学院)

制(修)订日期

2024年08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药品质量与安全(490206)

二、入学要求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表1职业面向表

所属专业

大类

(代码)

所属

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

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

技能等级证书

食品药品与粮食(49)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4902)

医药制造业(27)

检验检测人员(4-08-05)

药学技术人员(2-05-06)

制药工程技术人员

(2-02-32)

药物检验员

药师等职业

药品质量检验

药品质量管理

药物制剂工

生化检验员

化学检验员

注:所属专业大类及所属专业类应依据现行专业目录;对应行业参照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主要职业类别参照现行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根据行业企业调研,明确主要岗位类别(或技术领域);根据实际情况举例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药品质量检测、仪器分析、GMP管理、GSP管理等知识,具备药品理化检验、微生物检验、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药品检验检测与分析、药品生产规范操作和质量管理、药品数据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目标

(1)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结合产业人才需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2)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协作;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3)具备本专业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具备熟练掌握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具有药品分析与检测、药品生产管理及品质控制、药品检验设备的维护、药品检验室设计及新产品开发等岗位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语言交流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能适应职业岗位的变化,能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对各种常见分析仪器进行维护和管理,并具备初步的排除常用分析仪器典型故障的能力;

(5) 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及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与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体能、健全的心理,以适应本专业工作。

2.知识目标

(1)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化学、信息技术、法律法规知识;

(2)掌握药物制备及检测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3)掌握药物分析及检测的专业技术知识;

(4)掌握药品生产管理及品质控制等专业基础知识;

(5)掌握药品生产企业技术及质量管理等基础知识;

(6)掌握药品检验设备的维护、药品检验室设计及新产品开发等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

3.能力目标

(1)具有药品理化检验检测与分析、药品微生物检验检测与分析、中药检验检测及其制剂分析的能力;

(2)具有药品质量检验仪器操作与分析、精密分析仪器维护与保养、样品与试剂科学管理,对异常情况进行防范、判断和处理的能力;

(3)具有跟踪、执行和宣贯国内外药品质量相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的能力;

(4)具有药品生产过程中各环节规范操作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5)具有药品流通领域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运输、配送与售后等各环节规范操作和质量管理的能力;

(6)具有制订、修订、审核药品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对各环节数据进行科学管理的能力;

(7)具有依据绿色生产、环境保护等相关政策要求从事职业活动的能力;

(8)具有适应医药产业数字化发展需求的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9)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实习、实训要注明校内外)

(一)公共基础课

表2公共基础课程设置表

要求素质能力

开设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

备注

思想政治素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主要内容、活的灵魂和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的基本理论及其形成、基本问题、核心观点、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帮助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信仰,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思想道德与法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为主线,遵循大学生成长发展基本规律,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教育引导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形势与

政策

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和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党和政府的基本治国方略、国际形势的新特点、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的外交政策,培养学生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理论与实践贡献、方法论、理论品格和历史地位等为主要内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工作的创新理念、重大实践和视察地方、学校发表的重要论述等内容,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论思维,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从而增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思政选修课

持续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军事

理论

让学生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主要包括: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等章节。


国家安全

教育

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相关要求,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重点领域和重大意义,我国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形势与特点,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的基本内容、重要性、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维护的途径与方法,国家安全法治建设及《国家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总体国家安全观实践教育等。


入学教育

介绍学校发展情况,包括学校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规划,办学指导思想,发展定位与学校特色。让学生了解校纪校规及专业发展方向,校内教学设施设备。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和管理方式,包括学习阶段的划分及主要任务。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思想教育、适应性教育。


人文

素质

文学欣

赏与写

作技能

本课程分为文学作品赏析与写作技能培养两部分,既具有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又兼顾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学院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既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又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与写作水平,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美育课程

艺术导论:以各类艺术的特殊角色为重点,对艺术进行全面了解。

漫画赏析与制作:通过对漫画鉴赏和实践绘制,增强学生艺术素养和绘画能力。

影视短片创意与制作:了解影视与短视频的编、导、演、剪辑与后期并通过实践提高学生镜头艺术和处理影音呈现艺术能力。

国画习作:对中国传统绘画体系进行学习和了解,通过中国水墨画、工笔等技法的学习,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扎染蜡染设计与制作:通过扎染蜡染制作对非遗艺术的了解与掌握,在制作过程中了解非遗艺术之美。

综合材料绘画创作:通过中现代绘画非传统材料绘画实践了解不同材质、材料组合之美。


公共任选课

包括思想政治、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健康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数智教育等6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课程,


身心

健康

体育

体育运动理论知识、身体素质练习、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网球、武术、健身健美、传统养生、体育舞蹈、跆拳道、定向越野和软式飞镖等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大学生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试等。


劳动课

培养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自觉性。


军训

军训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条令、条例为依据,严格训练要求,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


职业规划、创业能力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政策,把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全面、系统地提升大学生的职场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和人生;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实现人生价值;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顺利获得心仪的职位,并适应职场环境。


逻辑思维、语

言、计算

统计能力

英语

着重培养学生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运用英语有效的进行交际的能力。全程侧重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兼顾语言学习与职业素质培养,强调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的口头和书面英语表达,教学反映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力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等数学

函数,连续和极限,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微元法及应用。(函数、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线性代数及其应用、概率初步)


信息技术

基础

信息技术、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相关常识;Windows操作系统典型应用;使用MS Office软件完成典型文档编辑与排版、电子表格数据处理与图表制作、典型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网络资源访问与电子邮件收发


(二)专业(技能)课程

表3专业群基础课程设置表

要求素质能力

开设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

备注

化学基础知识与技能

基础化学△

本课程通过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定量分析法概述、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烃、卤代烃、含氧有机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等内容,学生能掌握有效数字修约规则及计算、合理评价滴定结果和常见有机物的命名、性质等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能够进行化学滴定分析操作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富有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校内

生物基础知识与技能

微生物应用技术

(微生物与免疫学)

本课程内容涉及细菌等八大类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消毒灭菌方法、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菌种保藏技术、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来源与控制、药物的抗菌试验、药品的无菌检查及微生物限度检查、机体的两大免疫防御机能、超敏反应及免疫学的应用等。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分布和控制,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实验室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探讨病原微生物与临床药物应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方案设计和分析,进行疾病诊断和防治;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将课程相关知识应用与合理用药及药物研发生产存储等实际工作中。

校内

法律、规范

意识

GMP实务

本课程主要包括GMP历史变革、药品生产企业组织机构与人员、空气净化系统、制水系统、偏差、变更、清洁验证和其他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内容。学生能掌握SOP、偏差管理、确认和验证、生产企业车间布局原则和要点、药品生产过程管理等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具备质量内审和质量风险管控的能力、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的意识、有效控制药品质量的能力。

校内

药事管理与法规

本课程内容以保证药品质量为出发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核心,主要讲解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价格和广告等方面的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药品监督管理管理机构、药品监督管理方法以及国家对药品监管的方针政策,具体包括药事管理认知、药品监督管理、药品信息管理、药品辨识、特殊药品管理、中药管理、药品经营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药品注册管理、中药管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等典型的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在未来的工作中能时刻以法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保证药品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和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培养学生对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能力;通过本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等。

校内

安全生产知识与救护能力

安全生产知识与应急救护

本课程内容包括制药安全基础技术、制药设备安全技术、药物合成反应过程的安全与环保、制药过程“三废”防治技术、职业危害及预防、制药企业的安全与环保管理、安全生产基础理论、常见的事故及其危害、控制事故发生的常见方法及手段和个人求生方法等。通过课堂教学和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安全在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掌握药品安全生产知识与技能,适应制药行业安全生产的需要,提高学生安全生产的意识和保障职业安全健康,为实现安全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校内

(三)专业方向课程

表4专业方向课程设置表

要求素质能力

开设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

备注

药品质量与安全保障基本能力

生物化学

本课程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主要介绍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和酶等)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功能以及常用鉴定检测方法;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生物氧化、糖代谢、脂类代谢、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物质代谢之间联系与调节);概要介绍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以及重组DNA和基因工程技术。

校内

药理学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药物作用机制的一门科学,主要包括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个方面。前者是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作用原理,后者阐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

校内

药物制剂技术

主要内容包括常用药物剂型的特点和质量要求、制剂的制备过程、生产工艺技术、质量控制和常用辅料的应用,GMP管理和工作流程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制剂的制备工艺理论和工艺技术、车间GMP管理和生产质量控制,学会常用剂型的制备方法,能对生产工艺关键点进行有效的控制,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照药剂生产的工艺流程,以项目引领式的课程模式,用理论实践一体化和理论实践交替式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过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线上线下相结合。

校内

药物及质量检测技术能力

仪器分析与现代检测技术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模拟仿真实验(大型分析仪器仿真实验),使学生对仪器分析领域有较全面的了解,基本掌握现代检测仪器分析的方法原理,其内容涵盖光、电、色、质及其它相关领域。

校内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

岗位基础知识,重点介绍药品生物检定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药品生物检定GMP环境监测;岗位专业知识,重点介绍无菌检查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热原及细菌内毒素检查、异常毒性检查等安全性检查项目;岗位拓展知识,主要介绍抗生素类、基因工程药物、疫苗、酶类药物等类别的效价测定项目;岗位实训项目,主要介绍药品生物检定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实训项目。

校内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

药品质量检测工作的基础和基本技能,药品的性状与鉴别、杂质检查、卫生学检查、含量测定,原辅料与中间体、片剂、注射剂、复方制剂、中药制剂、其他制剂的质量检测。

校内

中药制剂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技术的内容与方法,包括中药制剂分析技术基本要求和程序、鉴别技术、检查技术、含量测定技术,以及液体剂型、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的分析。

校内

药物化学

中国药典收载及临床常用药物的化学结构、化学名称、理化性质及临床应用,介绍了化学结构与药效的关系,药物的化学修饰及新药开发等内容。

校内

岗位运作能力

生产性实训、岗位实习

熟悉原料药、生物药及化药的药品生产中微生物、理化因子等的分析检测所需的主要理论和实践知识等。

校外

GSP实务

本课程主要包括认识GSP、药品经营企业的筹建开办、证照申领、企业运营过程中药品采购、收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及售后服务、运输配送等教学内容。

校内

药品数据管理实务

按照《药品管理法》等相关法律规范的要求,主要内容为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活动的记录和数据管理,确保有关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校内

化工单元操作(1+X)

典型单元操作,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计算、操作、选型、实验研究方法与技能。计算机多媒体模拟仿真实验,内容主要是带泵管路阻力测定、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过滤常数测定、传热系数测定、吸收操作、精馏操作、干燥操作等。

校内

医药企业管理

主要内容包括现代医药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企业的一般概况和管理的产生和发展;企业的性质,企业管理组织、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人员的作用及素质和企业管理的方法、艺术以及企业文化。

校内

毕业设计(论文)

工艺和设备以及撰写科学技术论文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进行一次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胜任技术工作。

校内外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教学进程计划(表4)

课程类别

性质

课程名称

课程类型

核心课程

教学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学时数、学分)

共计

理论

实践

20

20

21

19

20

18

公 共 基 础 课

必 修 课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B

2

32

28

4

2*14(理论)+2*2(实践)-2(工科)






2

思想道德与法治

B

3

48

40

8

2*10(理论)

+2*2(实践)-0

2*10(理论)+2*2(实践)-3





3

形势与政策

B

1

40

32

8

2*3(理论)+2*1(实践)-0

2*3(理论)+2*1(实践)-0

2*3(理论)+2*1(实践)-0

2*3(理论)+2*1(实践)-0


2*4(理论)-1

4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B

3

48

40

8

2*10(理论)+2*2(实践)-0

2*10(理论)+2*2(实践)-3





5

入学教育、军训

C

2

112

0

112

3W-2






6

军事理论

A

2

36

36

0


2*18-2(工科)





7

国家安全教育

A

1

16

16

0

2*8-1






8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

A

1

18

18

0

2*3-0


2*3-0



2*3-1

9

体育

B

7

108

16

92

2*13-1.5

2*14-2

2*16-2

2*11-1.5



10

高职英语

B

5

80

40

40

2*10-1.5

4*15-3.5





11

职业英语

B

2.5

40

20

20



4*10-2.5




12

高等数学

A

5

80

80

0

4*10-2.5

4*10-2.5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B

2

32

16

16

2*4(理论)+2*4(实践)-0

2*4(理论)+2*4(实践)-2





选修课

限选课

14

劳动课

B

1

16

8

8

8-0

8-1





15

文学欣赏与写作技能

A

2

30

30

0


2*15-2(工科)





16

信息技术基础

B

3.5

60

30

30

4*15-3.5(工科)






17

思政选修课

B

1.5

24

20

4



2*12-1.5




18

美育课程

A

2

32

32

0


4*8-2





任选课

19

思想政治类

A

1.5

24

24

0



2*12-1.5




传统文化类

职业素养类

健康教育类

创新创业教育类

数智教育类

小 计


48

876

526

350

工:26-14

工:26-23

14-7.5

4-1.5


4-2

专业(技能)课

必修课

20

基础化学Δ

B

12.5

198

106

84+8

4*13+4*10-6

(无机方向)

3*18+4*13-6.5

((有机方向))





21

生物化学

B

3

48

24

24



3*16-3




22

微生物与免疫学

B

4

64

32

32

4*16-4






23

药理学

B

2

32

32

0



2*16-2




24

药物制剂技术

B(√)

4

64

32

32




4*16-4



25

仪器分析与现代检测技术&

B(√)

4

64

32

32




4*16-4



26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

B(√)

2

32

20

12




4*10-2.5



27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

B(√)

2.5

42

26

16




3*14-2.5



28

中药制剂分析

B(√)

2

32

20

12




2*16-2



29

GMP实务*#

B(√)

2

32

16

16




2*16-2



30

药事管理与法规

A

2

32

32

0



2*16-2




31

职业技能实训

C

6

120

0

120






6w-6

32

生产性实训、岗位实习

C

24

480

0

480





20W-20

4W-6

33

毕业论文(设计)

C

8

160

0

160






8W-8

选修课

34

药品数据管理实务*

A

2

32

32

0




2*16-2



35

化工单元操作(1+X)

B

6

96

48

48



6*16-6




36

化学分析技术

B

2

32

20

12



3*16-3




37

GSP实务

B

2

32

32

0




2*16-2



38

安全生产知识与应急救护

B

2

32

16

16




2*16-2

(二选一)



医药企业管理

小计


92

1624

520

1104

12-10

7-6.5

17-18.5

27-24

20-20

26-20

合计

学时


2500

1046

1454

38

33

32

31

20

24

学分

140




24

29.5

26

31.5

20

22

课程门数

38




15

12

11

11

1

5

注:课程类型分A类课(理论课)、B类课(理论+实践课)和C类课(实践课);核心课程打√;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打*。专创融合课程打#,数智类专业课程打&;包含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课程打△;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可申请选择大学语文(含演讲与口才、普通话等)代替英语课程学习,分三个学期开课,修满7.5个学分,120学时。

(二)周数分配(表5)

A

课堂

教学

B

课程设计

C

实习

D

实训

E

毕业设计/论文

F

实验课

G

考试

H

入学教育、军训

J

机动

教学活动

周数

K

L

合计

寒 假

暑 假

I

1

15






1

3

1

20

5


25

2

18






1


1

20


8

28

II

3

19






1


1

21

5


26

4

17






1


1

19


7

26

III

5



20







20

5


25

6

(4)


4

6(4)

8





18



18

合计

69


24

6

8


4

3

4

118

15

15

148

(三)教学进程安排(表6)

周次

学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H

H

H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G

J

K

K

K

K

K






2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G

J

L

L

L

L

L

L





3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G

J

K

K

K

K






4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G

J

L

L

L

L

L

L

L

L




5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K

K

K

K

K

K

K




6

C

C

C

C

D

D

D

D

D

D

E

E

E

E

E

E

E

E













(四)教学学分、学时分配

表7学时、学分构成表

3年总周数:148周

寒、暑假:30周

教学活动:118 周

总学分:140

教学总学时:2500

其中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比例:58.2%

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占总学时比例:35.0%

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比例:16.4%

课程类别

学分

学时

学时小计

理论

实践

公共基础

课程

必修

36.5

382

308

876

选修

11.5

144

42

专业群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20.5

186

140

358

选修

2

16

16

专业方向

课程

必修

57.5

186

888

1266

选修

12

132

60

合计

140

1046

1454

2500

注:教学总学时包括入学教育、军训,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不包括考试。

八、实施保障

(一)专业师资配置与要求

本配置是针对专业课程而设定,专、兼教师的要求是根据专业课程中的知识、技能的要求来设定。

教师类别

数 量

要 求

专任教师

16

熟悉专业基础/核心/选修课程中的知识、技能

企业兼职教师

12

熟悉专业基础/核心/选修课程中的知识、技能

(二)专业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本配置是针对专业课程而设定。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功能

面积、设备、台套基本配置要求

1

无机与分析实训室

为药用基础化学、化学分析技术等课程提供实践教学

200平方,只要有电子分析天平、1801紫外分光光度计、真空烘干干燥箱等设备。

2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室

为药物制剂技术等课程提供实践教学

200平方,研钵、栓剂模具等设备。

3

分析实训室

为中药制剂分析、药品质量检测技术等课程提供实践教学

200平方,溶出度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四用片剂仪、澄清度仪、恒温恒湿培养响等设备。

4

技能培训实训室

为各项技能大赛提供培训

120平方,紫外分光光度计、电子天平、光催化反应器、烘箱、马沸炉等设备。

5

有机合成实训室

为药用基础化学等课程提供实践教学

10平方,多功能玻璃反应器、冰箱等设备。

6

有机实训室

为药用基础化学等课程提供实践教学

200平方,烘箱,熔点测定仪、电磁搅拌器等设备。

7

仿真实训室

为化工原理等课程提供实践教学

150平方,50台电脑、流体输送、乙醛氧化等软件

8

微生物实训室

为微生物与免疫学、发酵工程、药品生物检定技术等课程提供实践教学

200平方,恒温恒湿培养响、灭菌锅、显微镜、超净工作台等设备。

9

应急救护实训室

为安全生产知识等课程提供实践教学

120平方,教学用假人、智慧教学设备等。

(三)教学资源

1. 教材与教辅资料

教材选用:优先选用高职高专国家级规划教材,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国家级、省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鼓励使用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等新形态教材,涵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数字及教辅资料:提供电子教材、在线课程、视频讲解等数字化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配备教学案例、实训手册、试题库、标准操作规程(SOP)等辅助资料,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和提高实践能力,购买或开发虚拟现实教学软件,用于生产操作技能训练。

2. 图书和信息资源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药品质量与安全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以及中药专业实验实训手册等、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术权威期刊。建设智能教室,配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支持视频讲解、远程互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发或引入一系列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的MOOC课程,扩展教学形式,提供全天候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方法

根据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需求量、应用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培养医药行业职业岗位群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坚持产教深度融合、多元对接、学做一体的总体原则,形成“校企协同+标准指引+三实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各课程的实用性和职业化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采用理实虚一体化教学,坚持学中做、做中学,注重加强学生的现场操作训练,应用信息化手段满足不同层次学习需求,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倡导因材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融合岗位职业标准,依托校内外双基地,借助“双导师”教学团队,通过技能大赛平台、1+X证书平台、虚拟仿真平台等教学资源和手段,构建智慧课堂。采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双线并进、“任务尝试、任务实施、任务拓展”三阶渐进,“探究、演练、评价”三环紧扣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实施智慧教学,聚焦完成任务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注重成果产出和质量生成过程,课程思政贯穿始终,实现学生德技并修、知行合一。

(五)学习评价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行多元主体评价: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认证机构评价等。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行多元内容评价:理论知识、技能能力、顶岗岗位操作成果、岗位学习报告、岗位学习总结、相关技能鉴定证书等。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注重增值性评价:技能证书、技能大赛等。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行过程性评价: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学习情况,包括平台学习、参与讨论、课前预习、课堂活动完成、作品(成果)、技能操作、实训报告、课后作业等,占总成绩的30%~60%;终结性考核是课程学习结束时的考试考核,根据课程特点由理论考试、技能考核、学生作品等组成,占总成绩的40%~70%。建立综合的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注重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重视职业素质和团结协作精神等全方面培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功能。

(六)质量管理

建立专业建设监控机制,完善学院招引政策和教师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与学院专业群建设相适应的、比较完备的教师考核评价、教学质量监控和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具有吸引力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兼职教师的聘任力度,做好兼职教师的培养和考核,促进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水平。

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教学秩序规范严谨、考核评价客观有效,确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教务处督查教学计划执行,开展教学值日检查,加强巡考,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评教,握教学情况,督促教学规范,严格审查毕业资格;学院领导和教学系统中层干部认真执行听课、评课制度;系部组织进行日常教学检查活动。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改革,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课程与资源建设,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课程与资源建设进行定期评估,确保教育质量和效果,充分利用兼职教师资源,开展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培训,将职业生涯规划贯串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落实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诊改工作,由课程负责人组织课程团队成员进行研讨,共建网络课程资源,将岗位职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实实在在的灌入课程,有效推进我院教学体制改革,从而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九、毕业要求

(一)学分要求

获得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44学分(含第二课堂4学分)

(二)计算机能力要求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或达到一级水平通过学校相关考核

(三)外语能力要求

江苏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或达到相应水平通过学校相关考核

(四)职业技能证书

获得至少一个职业技能证书

(五)大学生体育体质测试

体测合格

(六)根据《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的通知》(中青联发[2018]5号)文件,学校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学生在校期间需取得4个学分的“第二课堂”成绩,具体实施办法由学生处、团委另行发文。

版权所有: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医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