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名师风采 >> 正文

名师风采

发布日期:2018-05-08    作者:     来源: 本站     点击:

                                              

图片1.jpg

 

张浩,博士,三级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连云港市第五期“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连云港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连云港市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理事。连云港市安全生产委员会专家组专家。

近年来主持江苏省科技厅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1项(蒸汽零消耗食用氯化钾节能新工艺),连云港市科技局中小企业创新项目2项(年产10000吨食用氯化钾节能新工艺、一步法超细活性磷酸钙的生产),连云港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1项(纳米自清洁太阳能电池板玻璃涂层材料);在SCI、EI、中文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件;主持的项目“食品添加剂系列产品生产节能技术”获连云港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图片2.jpg 

钱清华,中共党员,博士,三级教授,江苏省教学名师,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书记,江苏省高职高水平骨干专业负责人,江苏省特色专业骨干成员,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骨干成员,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骨干教师,江苏省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连云港市“三八红旗手”,校园师德标兵,校园巾帼标兵。

创建了药品生产技术“三链对接,双线并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主持完成了化学制药技术重点专业建设、应用化工技术实训基地建设2项国家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项目的建设;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等4项,主持省级科研及教学改革项目5项,江苏省精品课程“药物合成技术”课程主讲教师;主编《药物合成技术》获省精品教材奖、省重点建设教材,并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出版物奖(教材奖)二等奖;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指导老师2项,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1项。

图片4.jpg

许同桃,女,博士,三级教授,中共党员;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是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江苏省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是功能配合物的设计与应用、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第一作者11篇被SCI收录;主持过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曾获江苏省政府留学奖,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市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3次;指导的学生曾获得省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以及团体奖。主要承担药物分析、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微生物实验以及毕业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图片5.jpg

万洪善,女,教授,1970年生,硕士。连云港市“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连云港市科协先进个人,校“双师型”教学名师。

   主讲的课程、制作的课件、编写的教材、撰写的教改论文、指导的学生毕业论文以及主持的教学成果分别荣获省精品课程、省高等学校优秀多媒体二类教学课件、省精品教材、高校教育技术应用论文二等奖、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校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参与)了十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5篇,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于2012年、2013年两次荣获连云港市科学技术进步奖;2014年荣获第二届连云港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二等奖。

图片6.jpg 

杜秋江,女,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应急救护培训师,中国民建会员,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工专业。

研究方向为人机工程(人因工程)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获连云港市科技进步奖两次。有长期企业工作经验。善于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发明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并获转让。发表科研论文数篇,其中第一作者一篇被SCI收录。目前从事我院“无机与分析化学”、“安全生产技术”、“药物分析”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

图片3.jpg

刘顺强,男,1972年生,副教授,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化工教研室主任,2010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连云港第五期“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香港浸会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化学会会员。

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催化应用,相继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申请专利7个,已授权5个;主持或参与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多项;2018年指导学生获得全国高职院校HSE知识竞赛一等奖。主要承担《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和《工业分析技术》两门专业课教学任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