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依据旅游管理(高铁服务方向)专业自身特征,结合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积极采用在线教学平台自主学习、指导教师在线辅导答疑与线下面授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媒体导学,突出实践性、互动性和适应性;促进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1)利用线上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充分利用弘成网络在线教学平台、泛雅网络教学平台、QQ群等多种媒体手段进行线上教学和辅导,体现“远程”、“开放”的教学特点和“灵活”、“自主”的学习模式。通过多种线上教学手段,以便于成人教育学员能根据自身的工作、生活规律,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2)指导教师在线辅导答疑。学生在通过网络线上教学平台自主学习的同时,所有课程均安排24小时在线指导教师,随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指导教师通过教学平台的答疑板块或通过QQ群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这种导学策略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如专业及课程选择指导的导向策略;学习方法引导的入学教育策略;基于课程单元的导读策略;基于实践、案例、问题的探究式导学策略;基于在线答疑的导研策略等。
(3)线下面授解惑。为了保证函授教学的教学质量,除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指导教师线上辅导答疑外,每个学期每门课均安排有一定课时的面授,通过面授,教师或专家可以系统的概括知识体系,现场解答学生的疑惑,现场指导学生技能方面的问题等等。如《高铁服务礼仪》、《形体训练》、《高铁客舱服务》等课程,通过面授,老师才能现场指导学生在服务礼仪、形体训练、客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完善适应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教学质量保证涉及课程资源、师资队伍、设施条件、学习过程控制、学习支持服务、教学管理、系统运作等要素。在理念上,质量第一的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工作中做到,以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为基础,以教学过程有效监控为重点,以继教院教职工全员参与为保证。
(1)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
在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课程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教学工作流程和课程建设;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施教学过程监控和信息跟踪。在组织实施、管理监控、考核评价等方面,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文件、流程和技术规范,有效地保障教学管理质量。
(2)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
学习过程控制的关键环节在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作业、学习者参加教学活动、小组学习等学习行为的记录等。终结性考试突出课程期末考试。加大形成性考核比例,有效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使成人学习流于形式。通过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最大限度提升成人教育的产出质量。
(3)教学检查与评估
作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措施,教学检查采取了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的评价方式。继续教育学院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除每学期组织专门人员进行实地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检查外,还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在线教学检查。学院制定了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并且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201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成人大专毕业生通过学习增强了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了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生的自我评价是,提高了自身知识水平、独立工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获得了发展机会。校企融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得到了合作企业、用人单位、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普遍认同。
三、 建设旅游管理(高铁服务方向)专业网络资源平台
建设旅游管理(高铁服务方向)专业网络资源平台,实现平台服务社会的功能,展示专业建设成果。建立网络教学资源,扩大教学空间,便于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将旅游管理(高铁服务方向)专业的教学理论大纲、实践教学大纲、配套课件、辅助材料等一起通过网络向全体师生开放,实现资源的共享。
(1)平台运行应由师生团队进行维护
通过该平台的建设,能有效提高师生对资源的查找、获取和使用的效率。在建设过程中以旅游管理(高铁服务方向)专业教师为核心,以旅游管理(高铁服务方向)专业学生等教学设计人员为主导,其他人员分工协作,有效地保证旅游管理(高铁服务方向)专业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全体参与人员都要以积极和慎重的态度投入这项工作,尽心、尽责、尽力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2)丰富平台资源,拓宽信息途径
学院进一步完善对学生实习的指导措施,尤其加强与实习实践基地的深度合作及过程指导,充分利用基地资源,让学生走进铁路,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专业教师在铁路服务行业中参与顶岗实践和指导。在基地建设与实践教学过程中,信息更新与成果展示是资源共享平台的首要任务,将为学生、为企业、为学校提供更便捷的服务。
(3)结合行业资源,多方参与建设
网络共享平台建设不仅要利用校内的各种资源,还要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尤其是高铁动车行业企业的资源,使高铁动车行业企业都参与进来引进他们的标准,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同时,还要向有关专家咨询,聘请专业领域专家指导。通过引进企业资源,可避免重复建设;通过引进最新标准,可解决院校资源老旧问题;通过企业参与,可实现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作用。可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开发与利用实践基地资源,推进教学科研与产业结合,以平台为基础服务师生的教学需要。平台建设内容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特色专业将起到宣传作用,建立的学生电子档案能够高效的为学生就业、企业人才搜索提供便捷服务,团队学生所设计的参与性实践项目、开展的社团活动内容将为教师实践教学提供参考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