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期间是建筑工程学院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做好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讨论稿)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的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建设发展的回顾
(一)发展现状
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十二五”期间,我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专业由“十二五”初的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办学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十二五”期间,学院努力调整招生计划,扩大招生规模,现有在校生1924人。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十二五”期间,学院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院现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1个,校级特色(重点建设)专业3个。主干专业紧紧依托土建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十二五”期间,学校为建筑工程学院共配套投入教学科研建设经费近500万元左右,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900万元,实训基地建筑面积约9000多平方米;新建校内外实习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院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 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专转本、专升本录取率达8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十二五”期间,我院教师申请部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项。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近20篇。较以往有大的突破。
(二)面临形势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一是缺乏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较为薄弱;二是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条件不足不稳;三是组建职教集团,整合教育资源扩招后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优化及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四是打造品牌,发展内涵在人才培养模式、考试招生制度、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许多制约体制机制的障碍。这些都将对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产生较大影响。面对国际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我院专业建设发展与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问题。
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不平衡,各专业在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专业办学特色不够明显,缺乏高水平双师型的专业领头人,办学水平有待提高。
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深化。一是学校作为非示范高职,招生工作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培养技能型人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二是少数专业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困难;三是人才培养中如何处理好学生就业针对性与可持续发展两者间的矛盾,需进一步探索;四是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学管理有待进一步改进。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的内生动力有待增强。教学管理粗放,管理系统信息反馈和自我调节机制不够健全,响应迟缓,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质量评估行政强制性色彩过重,内部质量保障、质量控制及质量认证的动力不足。
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高等教育法》,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专业建设为主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夯实基础、调整结构、优化布局、提升内涵,进一步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学院的发展目标。
(二)主要目标
在专业发展方面,坚持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立足江苏,面向全国,服务于区域土木建筑事业,到2020年,协调发展的办学体系,拥有6个专科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专业群、全日制在校专科生规模2300人的省内有较大影响的学院。
在专业发展方面,树立大土木的教育理念,拓宽专业口径,通过培养方案的调整和教学计划的修订,进一步强化“大土木”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多专业交叉与渗透,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建筑工程技术省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积极申报、建设新的省级特色专业、专业群。
在实验实训建设方面,“十三五”期间进一步优化“建筑工程技术”省级实训中心,通过改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为教学提供较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使学生可以进行创建示范性、创新性、综合性实验,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一批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水平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将主要优化队伍结构,完善管理机制,重点引进和大力培养一批具有独特的创新能力、学术水准高的专业建设领军人物,迅速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整体优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三、主要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
探索并完善我院技术技能型高职学生培养模式,树立大土木的教育理念,拓宽专业口径,通过培养方案的调整和教学计划的修订,进一步强化“大土木”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加强各方向交叉与渗透,拓宽毕业生的就业面向,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使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2、专业建设
在建筑工程技术省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级重点专业群建设,并通过教育厅省级重点专业群验收。整合各专业教学科研力量,积极推进各专业建设,争取2016年通过专业群验收。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立专业设立与退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和专业建设水平内部评价机制。适时根据国家和地方经济需求调整专业招生规模,实现规模、效益、社会声誉和谐统一。适时增设交通工程、建筑信息管理等专业,撤销或调整少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如港口工程技术专业。
年份
新申办专业
2016
建筑信息管理
2018
交通工程
3、课程与教材建设
加强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和网络在线课程建设,争取建设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各专业不少于1门核心课程达到省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标准,每个专业重点建设好2-3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以带动全院各门课程的建设。大力提倡网络课程建设,各专业80%专业课程建设网络课程,打造建筑工程技术数字化资源平台,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水平;各专业80%的专业课程要采用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现代化为课程建设的关键,以课程建设带动教材建设,建设与我院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争取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4-5部能反映我院学术水平、具有较强特色的建筑工程类的精品教材。
4、实验(实践)教学
依托“建筑工程技术”省级实训基地,为我校建筑工程技术、建设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和市政工程技术等建筑类专业提供实习、实训,并能够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力争建设成省级教学示范实训基地。
到2020年,每个专业建立3个以上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充分满足专业实践教学要求,提高校外基地建设的水平。
(二)主要措施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教学为中心,严格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确保教学质量;强化内涵建设,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要求,突出学院建工特色,推动专业建设全面发展。
1、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指导和监督;充分发挥学院在专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各专业制订科学合理的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确保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围绕规划正常、有序地开展。
2、强化教学建设
继续深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体系;积极探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巩固和提高已有专业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推进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来决定设置新专业以及更新专业模块。
进一步加大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建设力度,每年投入精品开放课程、优质课程等课程建设经费,同时,结合课程建设大力开展课程评估工作,促进整体课程质量提高。
加强精品教材建设和选用。认真做好各级各类规划教材立项申报和实施工作,采取立项方式,鼓励并资助广大教师编写反映我校学术水平、具有鲜明特色的教材,凝练精品。完善教材选用与评介制度,提高新版优秀教材选用率。
3、完善教学奖励政策
完善教学奖励制度,对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与实践,教学方法先进,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专任教师,以及取得优秀教学成果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表彰,并以此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学一线,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校级、省级教学名师评选表彰工作,力争国家级教学名师有所突破。
4、强化行业联系
专业建设要强化与行业企业联系,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工程人才,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就业能力。
学院鼓励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科学研究,积极承担服务于地方经济的科研课题,继续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江苏同科投资集团、江苏建工集团等企业开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全方位合作模式,积极推进、创新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为学生培养提供创新实践平台。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外聘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的力度,聘请知名教育专家、学者来我院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有计划地选送青年教师去国内知名大学攻读博士学位,造就一支以课程责任教师为核心,以精品课程或课程群为联系的教学师资队伍;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中青年相结合,且能合理搭配,教学与科研能协调发展;力争建设省级教学团队1个。
建筑工程学院
2016.04
上一条:建筑工程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