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院教〔2024〕3号关于举办2024年校级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4-01-11    作者:     来源:     点击:

各院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校-省-国三级教学能力比赛体系,充分发挥比赛的引领示范作用,根据《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关于举办2023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通知》文件精神,经学校研究决定,举办2024年校级教学能力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比赛内容

重点考察教学团队(3-4人)针对某门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完成教学设计、实施课堂教学、达成教学目标、进行反思改进的能力。

1.教学内容。根据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和相关文件要求对接职业标准(规范)、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契合层次定位,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公共基础课程内容体现思想性、科学性、基础性、职业性、时代性,体现学科知识与行业(或职业)应用场景的融合。专业课程内容对接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体现专业升级和数字化转型、绿色化改造,鼓励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模块化课程。结合教学实际融入科学精神、工程思维、创新意识和数字素养,注重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培育。

2.教学设计。依据国家教学标准、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针对参赛教学内容,进行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针对不同生源分类施教、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平台、技术、方法和资源等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程思政内涵融入课堂教学的水平,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公共基础课根据学科特点选用恰当的教法学法;专业课程鼓励实施项目式、任务式、案例式、情境化教学,强化工学结合、理实一体、手脑并用。

3.教学实施。落实育人为本,重视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综合素养的培育;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开展师生、生生有效互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推动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基于任务(项目)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过程真实数据,并根据反映出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专业课程倡导引入典型生产案例;实习实训应落实《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岗位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等,教师规范操作、有效示教。按照《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要求规范选用教材,鼓励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和数字教材。

4.教学评价。聚焦教学目标达成,关注学生全面成长,重点考核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鼓励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习行为的精准分析,个性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成效。

5.教学反思。深度思考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在更新教育理念、落实课程思政、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转变教师角色、改进教学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培育数字素养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做到设计理念、教学实施、育人成效的有机统一,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赋能的“大先生”。

二、比赛分组

比赛设置3个报名组别。参赛的模块、单元、专题、项目或任务等应为有关课程中连续、完整的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2学时。

2.专业课程一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参赛课程应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

3.专业课程二组。参赛的教学内容应不少于16学时,其中体现教师实操演示与指导的内容不少于8学时。参赛课为专业核心课或专业拓展(选修)课,或专周实习实训、岗位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三、报名方式与要求

1.参赛资格

1)参赛对象应为我校教龄2年以上(含)的在职教师,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可按要求参加专业(技能)课程组的比赛。教科研机构专兼职教研员亦可报名参赛。每位选手只能申报一个参赛作品。

2)参赛选手以教学团队(34人)报名参赛,团队中须明确主讲选手1名(排名第一)。学校正式聘用的企业兼职教师或教科研机构专兼职教研员,可按要求参加专业课程组的比赛,数量不超过1名。

3)每个教学团队由实际承担参赛课程或相关课程教学(含实习指导)任务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结构合理,鼓励35岁以下(含)的教师参赛,鼓励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取得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参赛。

4)鼓励省级和校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主持人以及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教师报名参赛。

5)请各院部集中核心骨干力量组队参赛,可跨学院、部门联合组建教学团队参赛,若教学团队成员暂时无法满足参赛资格要求,可预留1个选手名额,后期有校外兼职教师组队打算的教学团队,也可预留1个选手名额。

6)跨学院、部门联合组建的教学团队,按照教学团队成员比例分别核算参赛名额。

2.名额分配

有校级专业群立项的学院在选拔基础上推荐2件以上作品参加校级教学能力比赛,其余院部在选拔基础上推荐1件以上作品参加校级教学能力比赛,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尽量选择不同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尽量覆盖不同专业类,鼓励教学内容适合的课程参加专业(技能)课程二组的比赛。专业分类请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的“专业类”进行报名。2021年、2022年、2023年已参加省赛、校赛作品,未做重大修改不得参赛。

四、比赛方式

本次校赛分院级遴选—校赛初赛—校赛决赛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院级遴选

以院部为单位,时间及遴选方式由二级院部自定。院部要认真组织,对参赛材料进行把关,保证质量,针对参赛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真正起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研的作用,遴选优秀作品参加校赛,遴选结果于2024118日前上报教务处。

第二阶段:校赛初赛

各参赛教学团队于202438日前,按要求完成各项参赛材料,上报教务处,教务处将组织专家线上评审参赛材料。

参赛团队需提交的文档材料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参赛教案(不少于2份)、教材、教学实施报告等(具体要求见附件1,评分指标见附件4)。

第三阶段:校赛决赛

决赛于2024324日前完成,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决赛内容包括两个环节,教学团队校内决赛现场介绍实施报告,针对教案中的抽选内容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讲解教学实施报告的选手和进行无学生教学展示的选手不得为同一人。严格按要求控制展示时间,到规定时间即要求停止介绍(具体要求见附件1,评分指标见附件5)。

决赛采用现场评审方式进行,评委根据教学团队现场表现,确定比赛成绩。学校最终将结合校赛成绩、参赛内容所属专业大类、比赛分组、省赛名额分配等实际情况,按照2024年江苏省教学能力比赛要求,择优推荐参赛团队参加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

五、奖励办法

比赛设单项奖和团体奖。

单项奖中,一等奖占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总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总数的30%;一、二、三等奖根据网络初评成绩(30%)和现场决赛(70%)成绩综合评定。

团体奖设最佳组织奖,综合各院部比赛组织情况、参赛团队获奖情况等因素评定最佳组织奖若干。

六、其他事宜

1.参加校赛队伍请自觉加入QQ群:284906429(2024校级教学能力比赛群),需备注院部及姓名才可通过验证。后续有关培训资料及通知会在QQ群公布,请留意群内通知。

2.参赛材料应为原创,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或其他法律纠纷,其责任由教学团队承担。除教学团队事前特别声明外,学校拥有对参赛材料进行公益性共享、展示的权利。

3.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官网www.nvic.edu.cn

大赛官网里面有历年的国赛获奖作品可以供下载参考。

4.各参赛团队需深入研究近年国赛获奖作品,学习教学互动设计、教学重难点突破、课堂信息化展示、场地布置、教学仪态展示、教案撰写、脚本撰写等技巧。

七、材料报送

1.各参赛队填写报名表、报名汇总表(附件2、3),以院部为单位统一20241月18日前将纸质稿盖章后交至教务处蒋雨汐处,电子材料发送至邮箱630946614@qq.com。

2.各二级院部收齐各比赛项目的文档材料后(包括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参赛教案、教学实施报告等),于2024年38日前将电子材料发送至邮箱630946614@qq.com。

联系人:蒋雨汐,联系电话:85985019。

纸质材料交送地点:厚德楼教务处205室。


附件:

1.2024年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材料及现场决赛有关要求

2.2024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比赛报名表

3.2024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比赛报名汇总表

4.2024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比赛初赛评分指标

5.2024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力比赛决赛评分指标




2024年110日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2024年110日印发  

共印20

附件1


上一条:外国语学院〔2024〕1号关于给予程思雨同学处分的决定 下一条:院教〔2024〕2号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 “专转本”工作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