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厂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训基地 >> 校中厂 >> 正文

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2019年度企业年报

发布日期:2019-10-09    作者:     来源: 本站     点击:

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参与高等职业教育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年度报告(2019)

 

一、总体概况

2017年9月,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与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签约共建“医药化工-产教融合基地”,公司总部以及全资子公司江苏国正检测有限公司建在学校,由江苏绿源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提供资金和专业技术支持,基地提供分析检验科研用的实验设备和真实的工作岗位,建设面积3000m2,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了高水平的现代化检测中心,拥有现代化化验室33个,配备先进仪器设备400余台套,其中国际最先进的一流品牌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其中:

2台套7890B-5977B的美国安捷伦GCMS,并配备了瑞士步琦的加速溶剂萃取仪、英国Markes全自动热脱附、美国  TEKMAR吹扫捕集、德国的固相萃取仪等,每套价值400余万元,属于目前检测市场上性能最先进的,能够对水、气、土、固废、生物体等含有的一千多种有机物的检测;

5台套气相色谱仪,包括如安捷伦、瓦里安等世界一流品牌,配备了意大利但尼的顶空、英国Markes(马克斯)全自动热脱附等配套设备,每套价值80余万元,能够对环境和生物体中含有的数百种有机物的检测;

1台美国Waters HPLC,价值60万,对环境、食品中的数百种半挥发性有机物和非挥发性有机物的微量测定;

1台美国赛默飞世尔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能够对水、气、土、固废、生物体等含有的微量的30多种有害金属重金属的检测,价值80余万元;

另外实验室还配置了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荧光仪、紫外光度计、TOC仪、红外仪等国际领先的大型仪器20余套,仪器原值超500万。

现实验室已通过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通过认证项目包括工作场所、环境、公共卫生、水质、辐射5大类11小类共511项检测项目,检测能力在环境类第三方检测机构里处于国内领先。

 

绿源年报1.jpg

二、重点建设内容

“医药化工-产教融合基地”以“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深度融合”为建设目标,校企共同探索“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双主体”培养机制,共同开发《现代检测技术》、《环境监测》、《药物分析》、《化工仪表及自动化》、《微生物应用技术》、《有机合成》、《药物合成》等专业课程,实施了基于真实项目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充分参与产教融合基地的真实工作项目,将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以“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品行、技能共同传承”为目标,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校企共同打造具备“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人才培养方面:从学生技能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将医药化工行业标准和规范、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理论与实践、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校内学习与企业锻炼有机融合在培养方案中。学生在公司进行现场学习,与技术人员建立师徒关系,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不断提升。在实训和顶岗实习教学中,以公司兼职教师为主、校内专任教师为辅,共同做好学生的培养、管理与考核。

 

绿源年报2.jpg

按照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企业和学校深度融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生产性的实习融入其中,创立以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框架、项目驱动为导向的教材模式,聘请企业专家参与校本教材建设,吸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知识、新工艺,将课程内容和职业技术标准有机结合,与合作企业联手共同编写特色教材。

开发与企业岗位对接的课程,实施学徒制培养方式。企业根据其岗位需求,在培养方案中设置课程,由企业教师进行教学,使培养的学生更适合企业需求,更快进入工作岗位。

 

绿源年报3.jpg

师资队伍建设:依托企业,通过校企共同培养,实施教师能力提升,推进教师进企业,强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由专业负责人引领、以双师素质骨干教师为主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共同管理”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强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按“双师型”建设标准,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专任教师通过到企业挂职培训、技术应用项目开发、专业培训、项目化教学能力培训等方式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兼职教师通过参加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指导、讲座、教学能力培训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另外,企业员工仪器培训或讲座一般会邀请学校的教师一起参加,大家共同学习讨论,共同进步。

科研项目合作:企业在运行过程中经常会有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于是企业会针对一些课题设立专项研发基金,主要面向学校教师实施,让有深厚理论知识的教师承担相关项目;另外企业和学校还会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如201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沿海化工园区VOCs综合治理思路与末端治理模式探讨”等。

 

绿源年报4.jpg

三、特色与创新

依托产教融合基地,校企合作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服务、社会培训。目前,产教融合基地已经全面为教师科研、教学实习、岗位实训提供服务,如配合老师做研发新产品的测试,为学生实验开展课程指导,接收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等。

本学年,依托“医药化工-产教融合基地”举办了首届“绿源杯”工业分析与检验技能大赛,共有200余名在校学生参赛,大赛中初赛(笔试)、决赛(实验操作)试题均来自省赛题库,共有72名选手通过笔试晋级决赛,参与到技能大赛的选拔训练中,为全国、省、市级各类别创新创业项目和技能大赛提供人才储备。

2018.10 江苏省第三届高校应急救护竞赛苏北片区初赛二等奖

2018.10 全国高职院校精细化工技术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1项,个人三等奖2项 

2018.12 全国职业院校HSE应用技能竞赛 团体三等奖1项,高职院校HSE科普知识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19.03 江苏省高职院校工业分析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

江苏绿源拟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一起,共同将产教融合基地建设成为集分析测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为一体的区域领先的中小企业科技平台——为全市提供大型仪器的资源共享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为其它科研单位、工矿企事业单位提供分析测试、样品剖析和技术培训;为学校师生教学科研提供分析检测实验设备和真实的工作岗位;企业与学校共享实验室的基础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开展专项合作,共同服务学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科技研发。

 

 

医药与化学工程学院

2019年10月9日

下一条:南京长距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度人才培养报告

关闭